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歆上疏曰:“兵乱以来,过逾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代之治,绍王之迹。虽有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帝报曰:“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贼凭恃山川,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不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时秋大雨,诏真引军还。太和年,歆薨。谥曰敬侯。子表嗣。初,文帝分歆户邑,封歆弟缉列侯。表,咸熙中为尚书。原文解释
【原文】
太和中,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车驾东幸许昌。歆上疏曰:“兵乱以来,过逾二纪1纪:十二年为一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
2成:指周成王。康:指周康王。名钊。成王的儿子。在位时继续奉行成王的政策,形成“成康之治”。事见《史记》卷四《周本纪》。;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
3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武王。。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666aa;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
4时动:要到适当时候才动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666ll;克之#-666ii;
5独克:全胜。。如闻今年征役
6如闻:听说。,颇失农桑之业
7失:耽误。。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
8中国:这里指曹魏统治的中原地区。,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
9宰相:辅政大臣。,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
10銮盖:皇帝礼仪专车的车盖。奉望銮盖指侍奉皇帝。,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
帝报曰:“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11自多:自以为了不起。,谓必灭之哉!诸将以为,不一探取
12一探取:尝试进攻一下。,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窥其衅。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
13周武还师:周武王第一次进攻殷纣王,出函谷关到达孟津,前来会#-666ff;的有八百位诸侯。武王认为天时未到,撤#-666kk;回国。事见《史记》卷四《周本纪》。,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时秋大雨,诏真引#-666kk;还。
太和五年,歆薨。谥曰敬侯。(一)子表嗣。初,文帝#-666dd;歆户邑,封歆弟缉列侯。表,咸熙中为尚书。(二)
【裴注】
(一)《魏书》云:“歆,时年七十五。”
(二)华峤《谱叙》曰:“歆有三子:表,字伟容。年二十余,为散骑侍郎。时同僚诸郎,#-666cc;平尚书事,年少,并兼厉锋气,要(君)名誉。尚书事至,或有不便,故遗漏不视;及传书者去,即入深文论驳。惟表不然,事来有不便,辄与尚书#-666cc;论尽其意;主者固执,不得已,然后#-666cc;奏议。司空陈泰等,以此称之。仕晋,历太子少傅、太常。称疾致仕,拜光禄大夫。性清淡,常虑天下退理。司徒李胤、司隶王(密)(弘)等常称曰:‘若此#-666aa;者,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中子博,历三县,内史,治有名迹。少子周,黄门侍郎、常山太守。博学有文思。中年遇疾,终于家。表有三子:长子廙,字长骏。《晋诸公赞》曰:‘廙有文翰。’历位尚书令、太子少傅;追赠光禄大夫、开府。峤字叔骏。有才学,撰《后汉书》,世称为良史。为秘书监、尚书。澹字玄骏。最知名,为河南尹。廙三子:昆字敬伦,清粹有检,为尚书;荟字敬叔,《世语》称荟贵正;恒宇敬则,以通理称。昆,尚书;荟,河南尹;恒,左光禄大夫、开府。澹子轶,字彦夏。有当世才志,为江州刺史。”
【原文注释】
〔1〕纪:十二年为一纪。
〔2〕成:指周成王。康:指周康王。名钊。成王的儿子。在位时继续奉行成王的政策,形成“成康之治”。事见《史记》卷四《周本纪》。
〔3〕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4〕时动:要到适当时候才动用。
〔5〕独克:全胜。
〔6〕如闻:听说。
〔7〕失:耽误。
〔8〕中国:这里指曹魏统治的中原地区。
〔9〕宰相:辅政大臣。
〔10〕銮盖:皇帝礼仪专车的车盖。奉望銮盖指侍奉皇帝。
〔11〕自多:自以为了不起。
〔12〕一探取:尝试进攻一下。
〔13〕周武还师:周武王第一次进攻殷纣王,出函谷关到达孟津,前来会#-666ff;的有八百位诸侯。武王认为天时未到,撤#-666kk;回国。事见《史记》卷四《周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