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原文解释
【原文】
王粲字仲宣,山阳#guoxue666-com;平#-666aa;也1山阳:郡名。治所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guoxue666-com;平:县名。县治在今山东济宁市东南。。曾祖父龚
2龚:即王龚。字伯宗。出身于地方大族。东汉顺帝时任司空、太尉,曾上书请求遣散掌权的宦官。传见《后汉书》卷五十六。,祖父畅
3畅:即王畅(?—公元 169)。字叔茂。东汉灵帝初年任司空。传附《后汉书》卷五十六《王龚传》。,皆为汉三公
4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东汉废除丞相,以三公为形式上的执政大臣。。(一)父谦,为大将#-666kk;何进长史
5大将军:官名。领兵将#-666kk;的最#guoxue666-com;一等。东汉时任此职者不仅掌握兵权,而且总领朝政,权力极大,所以不常置。何进(?—公元 189):字遂高,南阳郡宛(yuān)县(今河南南阳市)#-666aa;。出身屠户。东汉灵帝时,以外戚身份从政。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他是刘辩的舅父,所以升任大将军,辅佐朝政。后策划消灭宦官势力,被宦官刺杀。传见《后汉书》卷六十九。长(zhǎng)史:官名。当时三公、将军的办公府署中都设有长史一人,总管府内各#-666dd;支机构事务。。进以谦名公之胄
6胄:此处指贵族的后代。,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7献帝:即刘协(公元 181—234)。东汉的末代皇帝。公元 190 至 220年在位。在位期间东汉王朝已名存而实亡,他先后成为董卓和曹操的傀儡。公元 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代汉称帝,他被废为山阳公。事详《后汉书》卷九。西迁:公元 190 年,关东的地方长官联#-666ff;起兵讨伐董卓。董卓为了避开联#-666kk;的锋芒,把汉献帝从洛阳迁到西面的长安。随同前往的有大批朝廷官员。,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8左中郎将:官名。汉代皇宫的卫士,有中郎、侍郎、郎中之#-666dd;,总称为郎官。郎官分属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统领,#-666ff;称三署。所以左中郎将是宫廷卫队分队长之一。蔡邕(公元 132—192):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666aa;。东汉文学家、书法家。灵帝时任议郎,因上书议论时政,被流放到朔方。后得到赦免,流亡南方十二年,以躲避宦官的迫害。董卓执政,被重新起用,升任左中郎将。卓死,他被王允逮捕诛杀。精通经学、史学、文学、天文、音乐、书法,是东汉全能型的文化人物。熹平四年(公元 175),受灵帝命书写儒经刻石,立在洛阳城南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1922 年洛阳出土了石经中《论语·尧曰篇》残片。此后十多年间先后又出土残石一百余块。传见《后汉书》卷六十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9倒屣:倒屣(xǐ),把鞋穿倒了。形容蔡邕急于见到王粲。。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
10王公:指王畅。当时尊称三公和比三公地位还#guoxue666-com;的上公为“公”或“某公”。,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11尽当与之:蔡邕赠书与王粲事,参见本书卷二十八《钟会传》裴注引《博物记》。。”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原文注释】
〔1〕山阳:郡名。治所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guoxue666-com;平:县名。县治在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2〕龚:即王龚。字伯宗。出身于地方大族。东汉顺帝时任司空、太尉,曾上书请求遣散掌权的宦官。传见《后汉书》卷五十六。
〔3〕畅:即王畅(?—公元 169)。字叔茂。东汉灵帝初年任司空。传附《后汉书》卷五十六《王龚传》。
〔4〕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东汉废除丞相,以三公为形式上的执政大臣。
〔5〕大将军:官名。领兵将#-666kk;的最#guoxue666-com;一等。东汉时任此职者不仅掌握兵权,而且总领朝政,权力极大,所以不常置。何进(?—公元 189):字遂高,南阳郡宛(yuān)县(今河南南阳市)#-666aa;。出身屠户。东汉灵帝时,以外戚身份从政。灵帝死,少帝刘辩继位。他是刘辩的舅父,所以升任大将军,辅佐朝政。后策划消灭宦官势力,被宦官刺杀。传见《后汉书》卷六十九。长(zhǎng)史:官名。当时三公、将军的办公府署中都设有长史一人,总管府内各#-666dd;支机构事务。
〔6〕胄:此处指贵族的后代。
〔7〕献帝:即刘协(公元 181—234)。东汉的末代皇帝。公元 190 至 220年在位。在位期间东汉王朝已名存而实亡,他先后成为董卓和曹操的傀儡。公元 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代汉称帝,他被废为山阳公。事详《后汉书》卷九。西迁:公元 190 年,关东的地方长官联#-666ff;起兵讨伐董卓。董卓为了避开联#-666kk;的锋芒,把汉献帝从洛阳迁到西面的长安。随同前往的有大批朝廷官员。
〔8〕左中郎将:官名。汉代皇宫的卫士,有中郎、侍郎、郎中之#-666dd;,总称为郎官。郎官分属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统领,#-666ff;称三署。所以左中郎将是宫廷卫队分队长之一。蔡邕(公元 132—192):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666aa;。东汉文学家、书法家。灵帝时任议郎,因上书议论时政,被流放到朔方。后得到赦免,流亡南方十二年,以躲避宦官的迫害。董卓执政,被重新起用,升任左中郎将。卓死,他被王允逮捕诛杀。精通经学、史学、文学、天文、音乐、书法,是东汉全能型的文化人物。熹平四年(公元 175),受灵帝命书写儒经刻石,立在洛阳城南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1922 年洛阳出土了石经中《论语·尧曰篇》残片。此后十多年间先后又出土残石一百余块。传见《后汉书》卷六十下。
〔9〕倒屣:倒屣(xǐ),把鞋穿倒了。形容蔡邕急于见到王粲。
〔10〕王公:指王畅。当时尊称三公和比三公地位还#guoxue666-com;的上公为“公”或“某公”。
〔11〕尽当与之:蔡邕赠书与王粲事,参见本书卷二十八《钟会传》裴注引《博物记》。
〔12〕司徒:官名。东汉三公之一。主管民政,包括教育百姓、议定养老送终制度、考核地方行政官员业绩等等。辟(bì):任命。东汉的三公、大将#-666kk;、州牧、郡太守等,有权自行任命府署内的下属官员,而不必经过朝廷选官机构的批准,这种任命叫做辟。
〔13〕诏除:下诏任命。这是通过朝廷选官机构发出的任命。又称为除。黄门侍郎:官名。全称是“给事黄门侍郎”。侍从皇帝,担任皇宫内外的联络,评议尚书台送来的公文,宗室诸王朝见时安排座位。
〔14〕荆州:州名。当时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市。刘表(公元 142—208):传见本书卷六。
〔15〕貌寝:外貌与内在品质才能相比显得逊色。通侻(tuō):举止随便而不讲究。
〔16〕太祖:指曹操。古代帝王死后在宗庙立庙奉祀时,要根据他的地位和业绩确定一个名号,这叫做庙号。曹丕代汉称帝后,在黄初四年(公元 223)为曹操立庙,定其庙号为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