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三国志》 » 王毌丘诸葛邓钟传 > 景元年,又破维于侯和,维却保沓中+年秋,诏诸军征蜀…+

景元年,又破维于侯和,维却保沓中。年秋,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使艾与维相缀连,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等诣甘松。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引退还。欣等追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里。维入北道余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趋截维,较日不及。维遂东引,还守剑阁。钟会攻维未能克。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趋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原文解释

【原文】

景元三年,又破维于侯和note-name:侯和1侯和:地名。在今甘肃卓尼县东北。,维却保沓中。

四年秋,诏诸#-666kk;征蜀,大将#-666kk;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使艾与维相缀连note-name:缀连2缀连:指牵制。,雍州刺史诸葛绪邀维note-name:邀3邀:拦截。: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等诣甘松note-name:甘松4甘松:地名。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维闻钟会诸#-666kk;已入汉中,引退还。欣等追蹑于强川口note-name:强川口5强川口:地名。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大战。维败走。闻雍州已塞道note-name:雍州6雍州:指雍州刺史诸葛绪。,屯桥头note-name:桥头7桥头:地名。在今甘肃文县东南。;从孔函谷入北道note-name:孔函谷8孔函谷:地名。在今甘肃舟曲县东南。,欲出雍州后。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十里note-name:却还9却还:退回。。维入北道三十余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趋截维,较一日不及note-name:较一日10较一日:差一天。。维遂东引,还守剑阁note-name:剑阁11剑阁:地名。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关。自古为蜀中的北大门,有天险之称。。钟会攻维未能克。

艾上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趋涪note-name:阴平12阴平:县名。县治在今甘肃文县西北。德阳亭:亭名。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涪:县名。县治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北。,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note-name:方轨13方轨:两车并行。;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军志有之曰note-name:军志14军志:指《孙子兵法》。下面两句出自书中的《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note-name:掩15掩:突然袭击。,破之必矣!”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原文注释】

〔1〕侯和:地名。在今甘肃卓尼县东北。

〔2〕缀连:指牵制。

〔3〕:拦截。

〔4〕甘松:地名。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

〔5〕强川口:地名。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

〔6〕雍州:指雍州刺史诸葛绪。

〔7〕桥头:地名。在今甘肃文县东南。

〔8〕孔函谷:地名。在今甘肃舟曲县东南。

〔9〕却还:退回。

〔10〕较一日:差一天。

〔11〕剑阁:地名。即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关。自古为蜀中的北大门,有天险之称。

〔12〕阴平:县名。县治在今甘肃文县西北。德阳亭:亭名。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涪:县名。县治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北。

〔13〕方轨:两车并行。

〔14〕军志:指《孙子兵法》。下面两句出自书中的《计篇》。

〔15〕:突然袭击。

〔16〕:即阁道。当时#-666aa;称栈道为阁道。

〔17〕先登:先锋。江由:地名。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

〔18〕诸葛瞻:诸葛瞻(公元 227—263),传附本书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绵竹:县名。县治在今四川德阳市北。

〔19〕惠唐亭侯:爵位名。

〔20〕:雒(luò),县名。县治在今四川广汉市城北。

下一篇: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月,诏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擒子阳,亚夫灭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万户;封子人亭侯,各食邑千户。”艾言司马文王曰:“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留陇右兵万人,蜀兵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为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于京都,吴以为流徙,则于向化之心不劝;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艾重言曰:“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已结。诏书槛车征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