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载“蛮夷猾夏”,诗称“ 狁孔炽”;久矣,其为中国患也!秦、汉以来,匈奴久为边害。孝武虽外事夷,东平两越、朝鲜,西讨贰师、大宛,开邛、苲、夜郎之道;然皆在荒服之外,不能为中国轻重。而匈奴最逼于诸夏,胡骑南侵则边受敌;是以屡遣卫、霍之将,深入北伐;穷追单于,夺其饶衍之地;后遂保塞称藩,世以衰弱。建安中,呼厨泉南单于入朝,遂留内侍,使右贤王抚其国;而匈奴折节,过于汉旧。然乌丸、鲜卑稍更强盛,亦因汉末之乱,中国多事,不遑外讨;故得擅(汉)漠南之地,寇暴城邑,杀略人民,北边仍受其困。会袁绍兼河北,乃抚有郡乌丸,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其后尚、熙又逃于蹋顿。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太祖潜师北伐,出其不意,战而定之;夷狄慑服,威振朔土。遂引乌丸之众服从征讨,而边民得用安息。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数犯塞寇边,幽、并苦之;田豫有马城之围,毕轨有陉北之败。青龙中,帝乃听王雄,遣剑客刺之。然后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由是边陲差安,(汉)漠南少事;虽时颇钞盗,不能复相扇动矣。乌丸、鲜卑,即古所谓东胡也。其习俗、前事,撰汉记者已录而载之矣。故但举汉末、魏初以来,以备夷之变云。原文解释
【原文】
书载“蛮夷猾夏”1猾:扰乱。夏:中原地区。这一句出自《尚书·尧典》。,诗称“
狁孔炽”
2孔:很。炽:强盛。这一句出自《诗经·六月》。;久矣,其为中国患也!秦、汉以来,匈奴久为边害。孝武虽外事四夷
3孝武:即西汉武帝刘彻。外事四夷:对外进攻四方的少数族。,东平两越、朝鲜
4两越:即东越、南越。又作两粤。东越的中心在今福建福州市,元封元年(前110)被平定。南越的中心在今广东广州市,元鼎六年(前111)被平定。事见《汉书》卷九十五《两粤传》。朝鲜:东北方古国名。西汉初,有原燕国#-666aa;卫满逃亡到东北边塞之外,聚众立国,建都王险城(今朝鲜平壤市)。元封三年(前 108),西汉#-666kk;队灭朝鲜,在故地建地玄菟、乐浪、真番、临屯四郡。事见《汉书》卷九十五《朝鲜传》。,西讨贰师、大宛
5贰师:古城名。属大宛(yuān)国。在今吉尔吉斯国西南部马尔哈马特(Mɑpxɑmɑt)。大宛:西域古国名。在今塔吉克国费尔干纳盆地。建都贵山城(今卡散赛)。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曾出兵击败大宛,立新王昧蔡。事见《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大宛传》。,开邛、苲、夜郎之道
6邛:邛(qióng),即邛都夷。居住在今四川西昌市一带的少数族。苲(zuó):又作莋,即莋都夷。居住在今四川汉源县一带的少数族。夜郎:西南方古国名。在今贵州西北、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和广西北部,当时是夜郎族#-666aa;聚居之地。元鼎六年(前 111),西汉武帝在平定南越的同时,出兵进攻西南少数族,在邛都立越嶲郡、莋都立沈黎郡、夜郎立牂牁郡。事见《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传》。;然皆在荒#-666hh;之外
7荒服:指边远地区。,不能为中国轻重
8不能为中国轻重:不能对中原地区起什么重大影响。。而匈奴最逼于诸夏
9诸夏:中原各地。,胡骑南侵则三边受敌;是以屡遣卫、霍之将
10卫:指卫青(?—前 106)。字仲卿,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666aa;。以外戚受到西汉武帝的重用,官至大将#-666kk;,封长平侯。多次率军进攻匈奴,建立战#-666ii;,消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严重威胁。传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一、《汉书》卷五十五。霍:指霍去病。,深入北伐;穷追单于,夺其饶衍之地;后遂保塞称藩,世以衰弱。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原文注释】
〔1〕猾:扰乱。夏:中原地区。这一句出自《尚书·尧典》。
〔2〕孔:很。炽:强盛。这一句出自《诗经·六月》。
〔3〕孝武:即西汉武帝刘彻。外事四夷:对外进攻四方的少数族。
〔4〕两越:即东越、南越。又作两粤。东越的中心在今福建福州市,元封元年(前110)被平定。南越的中心在今广东广州市,元鼎六年(前111)被平定。事见《汉书》卷九十五《两粤传》。朝鲜:东北方古国名。西汉初,有原燕国#-666aa;卫满逃亡到东北边塞之外,聚众立国,建都王险城(今朝鲜平壤市)。元封三年(前 108),西汉#-666kk;队灭朝鲜,在故地建地玄菟、乐浪、真番、临屯四郡。事见《汉书》卷九十五《朝鲜传》。
〔5〕贰师:古城名。属大宛(yuān)国。在今吉尔吉斯国西南部马尔哈马特(Mɑpxɑmɑt)。大宛:西域古国名。在今塔吉克国费尔干纳盆地。建都贵山城(今卡散赛)。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曾出兵击败大宛,立新王昧蔡。事见《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大宛传》。
〔6〕邛:邛(qióng),即邛都夷。居住在今四川西昌市一带的少数族。苲(zuó):又作莋,即莋都夷。居住在今四川汉源县一带的少数族。夜郎:西南方古国名。在今贵州西北、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和广西北部,当时是夜郎族#-666aa;聚居之地。元鼎六年(前 111),西汉武帝在平定南越的同时,出兵进攻西南少数族,在邛都立越嶲郡、莋都立沈黎郡、夜郎立牂牁郡。事见《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传》。
〔7〕荒服:指边远地区。
〔8〕不能为中国轻重:不能对中原地区起什么重大影响。
〔9〕诸夏:中原各地。
〔10〕卫:指卫青(?—前 106)。字仲卿,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666aa;。以外戚受到西汉武帝的重用,官至大将#-666kk;,封长平侯。多次率军进攻匈奴,建立战#-666ii;,消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严重威胁。传见《史记》卷一百一十一、《汉书》卷五十五。霍:指霍去病。
〔11〕右贤王:指去卑。当时任匈奴右贤王。事见本书卷一《武帝纪》建安二十一年。
〔12〕折节:臣#-666hh;。
〔13〕稍:逐渐。
〔14〕不遑:来不及。
〔15〕仍:频繁。困:困扰。
〔16〕兼:兼并。
〔17〕三郡:指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义县西南)、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丰润县东)、辽东属国(治所在今辽宁义县)。属国是东汉在边境设置的特别行政区,长官为都尉,下有属县和领民,与郡平级,实际上是特别的郡。所以辽东属国与辽西、右北平并称为三郡。这由下文及裴注中袁绍封拜三郡事得证。三郡的地域相连,而以辽西为最大。
〔18〕名王:有名的首领。
〔19〕尚:即袁尚(?—公元 207)。袁绍的小儿子。熙:即袁熙(?—公元 207)。袁绍的二儿子。以上二#-666aa;事见本书卷六《袁绍传》。蹋顿(?—公元 207):辽西郡乌丸族首领名。
〔20〕边长老:边境地区的老年#-666aa;。冒顿(mǒ dú):匈奴族君主。秦末,杀父头曼,自立为单于。雄据漠北,有骑兵三十余万。东灭东胡,北破丁零,西击月氏(zhī)。又乘胜向南,占领河套地区,侵扰北方边境,曾在平城围困刘邦
〔21〕亡命:从中原跑去的逃亡者。
〔22〕百蛮:泛指当地各少数族部落。
〔23〕大人:少数族首领。狄:北方少数族的泛称。
〔24〕云中: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五原: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辽水:河流名。即今辽河。
〔25〕庭:这里指控制区域。
〔26〕马城之围:事见本书卷二十六《田豫传》和《牵招传》。
〔27〕陉北之败:见本卷后文。
〔28〕刺之:刺杀死轲比能。
〔29〕差:稍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