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三国志》 » 诸葛亮传 > 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

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百株,薄田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阵图,咸得其要云。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集。景耀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亮弟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瞻,嗣爵。原文解释

【原文】

九年note-name:九年1九年:建兴九年(公元 231)。张郃中箭身亡之处名叫木门,在今天水西南约 60 余公里的牡丹乡木门村,位于祁山以东不远。木门道所经过的峡谷,深邃陡峭,最窄处宽度仅 50 米左右。附近曾有当时的箭镞、刀、矛、弓等文物出土。,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一)粮尽退#-666kk;;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二)

十二年春note-name:十二年2十二年:建兴十二年(公元 234)。以上诸葛亮出兵北伐#-666cc;计五次,经由祁山只有两次。后世所说的“六出祁山”并非历史真实。,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666ii;五丈原note-name:武功3武功:这里指武#-666ii;水。河流名。为渭水南岸的支流。从秦岭发源,向北经斜谷,至斜谷口后,再经过五丈原的东侧,北流汇入渭河。凭借五丈原的#guoxue666-com;地,但又紧靠武功水的水源,在此屯兵是吸取街亭失利经验的明智之举。或误以为此处的武功是县名,不确,当时的武功县,治所尚在五丈原以东近百里之遥,是在魏#-666kk;的有效控制之下。五丈原: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南二十公里五丈原镇。是一个高约一百五十公尺,宽约一公里,长约五公里的高地。北临渭水,东依武功水和斜谷口,地理位置十#-666dd;重要。现今尚诸葛亮祠庙、园林等遗迹留存,为三国名胜之一。,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note-name:渭南4渭南:渭水南岸。。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666dd;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note-name:安堵5安堵:像墙壁一样安定。#-666kk;无私焉note-name:无私6无私:指没有抢掠百姓谋取私利的行为。。(三)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666kk;,时年五十四。(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note-name:案行7案行:巡察。,曰:“天下奇才也!”(五)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note-name:定军山8定军山:山名。在今陕西勉县城南五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绵延近十公里。:因山为坟note-name:因山9因山:借助山势。今定#-666kk;山北麓有规模不小的武侯墓园。;冢足容棺note-name:冢10冢:冢(zhǒng),墓穴。;敛以时#-666hh;note-name:时服11时服:与时令相应的平常衣物。,不须器物note-name:器物12器物:指殉葬物品。。”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原文注释】

〔1〕九年:建兴九年(公元 231)。张郃中箭身亡之处名叫木门,在今天水西南约 60 余公里的牡丹乡木门村,位于祁山以东不远。木门道所经过的峡谷,深邃陡峭,最窄处宽度仅 50 米左右。附近曾有当时的箭镞、刀、矛、弓等文物出土。

〔2〕十二年:建兴十二年(公元 234)。以上诸葛亮出兵北伐#-666cc;计五次,经由祁山只有两次。后世所说的“六出祁山”并非历史真实。

〔3〕武功:这里指武#-666ii;水。河流名。为渭水南岸的支流。从秦岭发源,向北经斜谷,至斜谷口后,再经过五丈原的东侧,北流汇入渭河。凭借五丈原的#guoxue666-com;地,但又紧靠武功水的水源,在此屯兵是吸取街亭失利经验的明智之举。或误以为此处的武功是县名,不确,当时的武功县,治所尚在五丈原以东近百里之遥,是在魏#-666kk;的有效控制之下。五丈原: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南二十公里五丈原镇。是一个高约一百五十公尺,宽约一公里,长约五公里的高地。北临渭水,东依武功水和斜谷口,地理位置十#-666dd;重要。现今尚诸葛亮祠庙、园林等遗迹留存,为三国名胜之一。

〔4〕渭南:渭水南岸。

〔5〕安堵:像墙壁一样安定。

〔6〕无私:指没有抢掠百姓谋取私利的行为。

〔7〕案行:巡察。

〔8〕定军山:山名。在今陕西勉县城南五公里。山势呈东西走向,绵延近十公里。

〔9〕因山:借助山势。今定#-666kk;山北麓有规模不小的武侯墓园。

〔10〕:冢(zhǒng),墓穴。

〔11〕时服:与时令相应的平常衣物。

〔12〕器物:指殉葬物品。

〔13〕体资文武:天赋中兼有文武两种才能。

〔14〕八荒:指离中国极远的地区。古代认为中国有九州,九州之外为四海,四海之外为八荒。见刘向《说苑·辨物》。

〔15〕季汉:汉代的衰落时期。

〔16〕伊、周:指伊尹、周公。两#-666aa;不仅#-666dd;别帮助商汤、周武王建立新王朝,而且又在开国君主死后成#-666ii;地辅佐了他们的接班人,与诸葛亮的情况类似,所以用他们作比喻。

〔17〕垂克:将要成#-666ii;

〔18〕:遘(gòu),遇上。

〔19〕序功:叙述#-666ii;劳。

〔20〕纪行:记录经历。命谥:确定谥号。

〔21〕所以:用以。

〔22〕杜琼:杜琼(?—公元 250 ),传见本书卷四十二。

〔23〕:喜欢。

〔24〕成都:指在成都家中的私产。

〔25〕调度:财物的征调收取。这是当时习语。

〔26〕:公家。

〔27〕治生:经营产业。

〔28〕长尺寸:长(zhǎng)尺寸,指产生利润。

〔29〕:指家中。

〔30〕:指当官的处所。赢:多余的。

〔31〕连弩:能够一次发射多支箭的强弩。1964年在四川郫县出土了蜀汉景耀四年(公元 261)制造的弩机实物,标称的开弓拉力为“十石”,约#-666ff;今二百七十公斤,即是这种连弩。木牛、流马,见卷三十三《后主传》注释。

〔32〕八阵:一套排列#-666kk;队迎战来敌的阵形。八阵的名称,由来已久。1972 年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三十篇中,就有《八阵》一篇。本书卷一《武帝纪》建安二十一年裴注引《魏书》,说汉代的每年十月,京城的警卫部队北军五营,照例要按八阵进行演习。《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传附窦宪传》,记载窦宪进攻匈奴时曾用八阵的战法。可见诸葛亮的《八阵图》,是在前#-666aa;兵法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而形成的。至于诸葛八阵的主要#-666ii;用,从《魏书》卷五十四《#guoxue666-com;闾传》中可以看出。北魏孝文帝时,北方柔然的骑兵强盛,屡次南侵。高闾向朝廷建议:“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可见诸葛亮八阵是在平原上抵御骑兵进攻的有效战法。三国时曹魏的骑兵强大,诸葛亮出秦岭进入关中平原后,必须解决抵御敌军骑兵强劲冲击的问题,这就是诸葛八阵产生的背景。在今重庆市原奉节县东、四川成都市新都区弥牟镇、陕西勉县定军山麓,都有传说是诸葛亮八阵图的遗迹。

〔33〕立庙于沔阳:诸葛亮庙原在定#-666kk;山墓前。今陕西勉县西郊的武侯祠庙,是明代移到这里的。现今海内外,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数量众多。而最为#-666aa;们熟悉的当数四川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由刘备的惠陵(包括陵墓和祠庙)演变而来。其中的刘备殿、孔明殿等建筑和蜀汉君臣塑像群,建于明清时期,不仅和谐精美,更是非常罕见#-666ll;特的君臣#-666ff;祭型#-666nn;庙建筑,与惠陵构成一体,是众多三国名胜古迹中最先批准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在名扬海内外,有“三国文化圣地”的美誉。

〔34〕刍牧:放牧牲口。

下一篇: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权制第南征第北出第计算第训厉第综核上第综核下第杂言上第杂言下第贵和第兵要第传运第与孙权书第与诸葛瑾书第与孟达书第废李平第法检上第法检下第科令上第科令下第军令上第军令中第军令下第右篇,凡万千百字。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录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晋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辄删除复重,随类相从,凡为篇,篇名如右。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青龙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