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嫡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年,建兴(元)年卒。子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还,复为瑾后。瞻字思远。建兴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景耀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京及攀子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原文解释
【原文】
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1瑾:即诸葛瑾(公元 174—241)。传见本书卷五十二。。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
2元逊:即诸葛恪(公元 203—253 )。恪字元逊。传见本书卷六十四。;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
3性业:品行的修养。。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嫡子,故易其字焉
4易:改换。古代取名字时,兄弟的排行常用伯、仲、叔、季的字样来表示。诸葛乔是诸葛瑾的次子,所以字仲慎。过继给诸葛亮后成为长子,因而改字伯松。。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一)年二十五,建兴(元)(六)年卒。
子攀,官至行护#-666kk;、翊武将#-666kk;5行护军:官名。代理护#-666kk;职务,负责协调各军行动。翊(yì)武将军:官名。领兵征伐。,亦早卒。诸葛恪见诛于吴
6见诛:被杀。,子孙皆尽,而亮自有胄裔;故攀还,复为瑾后
7后:继承#-666aa;。。
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666ii;,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8早成:小时候表现出非凡的智力。,恐不为重器耳
9重器:大器。。”年十七,尚公主
10尚:娶皇族公主为妻叫做尚。,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
11羽林中郎将:官名。统率羽林郎官,保卫宫廷。,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
12射声校尉:官名。统率射声营的善射士兵,保卫京城。,加#-666kk;师将军
13加军师将军:#-666kk;师将军是诸葛亮担任过的职务,再授给诸葛瞻有纪念死者和优宠生者的意思。。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原文注释】
〔1〕瑾:即诸葛瑾(公元 174—241)。传见本书卷五十二。
〔2〕元逊:即诸葛恪(公元 203—253 )。恪字元逊。传见本书卷六十四。
〔3〕性业:品行的修养。
〔4〕易:改换。古代取名字时,兄弟的排行常用伯、仲、叔、季的字样来表示。诸葛乔是诸葛瑾的次子,所以字仲慎。过继给诸葛亮后成为长子,因而改字伯松。
〔5〕行护军:官名。代理护#-666kk;职务,负责协调各军行动。翊(yì)武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6〕见诛:被杀。
〔7〕后:继承#-666aa;。
〔8〕早成:小时候表现出非凡的智力。
〔9〕重器:大器。
〔10〕尚:娶皇族公主为妻叫做尚。
〔11〕羽林中郎将:官名。统率羽林郎官,保卫宫廷。
〔12〕射声校尉:官名。统率射声营的善射士兵,保卫京城。
〔13〕加军师将军:#-666kk;师将军是诸葛亮担任过的职务,再授给诸葛瞻有纪念死者和优宠生者的意思。
〔14〕强识念:记忆能力强。
〔15〕葛侯:对诸葛瞻的尊称。诸葛亮死,瞻继承武乡侯爵。当时#-666aa;尊称封侯的人时,常称某侯。
〔16〕都护:指中都护。
〔17〕平尚书事:表示职权的名号。当时的辅政大臣,常加录尚书事的名号,表示总揽朝廷政务。如果资历较轻,则称平尚书事。
〔18〕六年:景耀六年(公元 263)。
〔19〕景谷道:古道路名。在今四川青川县东,沿青川河河谷。东北接白水关,西南通江油关。旁入:邓艾为了避开白水关守#-666kk;,并未走景谷道的正路,而是从景谷道西北一条大体平行的小路,越摩天岭,径趋江油,所以称为旁入。
〔20〕琅邪王:诸葛氏是琅邪郡#-666aa;,所以用封琅邪王作引诱。
〔21〕俱没:诸葛瞻父子捐躯之地,在当时的绵竹县,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黄许镇,而不在今绵竹市。但是现今绵竹市内依然有清代所建的双忠祠和园林,纪念他们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