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三国志》 » 孙破虏讨逆传 > 是时,或间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阳人,去鲁阳百余里;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术踧踖,即调发军粮,坚还屯。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族,悬示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距雒里。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坚乃前,入至雒;修诸陵,平塞卓所发掘。讫,引军还住鲁阳。初平()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兄子贲,帅将士众就术;术复表贲为豫州刺史。坚子:策、权、翊、匡。权既称尊号,谥坚曰武烈皇帝。 > 第2节

是时,或间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阳人,去鲁阳百余里;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术踧踖,即调发军粮,坚还屯。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族,悬示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距雒里。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坚乃前,入至雒;修诸陵,平塞卓所发掘。讫,引军还住鲁阳。初平()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兄子贲,帅将士众就术;术复表贲为豫州刺史。坚子:策、权、翊、匡。权既称尊号,谥坚曰武烈皇帝。 第2节原文解释

坚乃前,入至雒;修诸陵note-name:修13修:修复。董卓撤离洛阳前,曾发掘东汉帝后陵墓以掠取殉葬的珍宝。事见本书卷六《董卓传》。,平塞卓所发掘。(四)讫,引军还住鲁阳。(五)

初平(三)(二)年note-name:初平二年14初平二年:公元 191 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note-name:刘表15刘表:刘表(公元 142—208),传见本书卷六。。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note-name:黄祖16黄祖:黄祖(?—公元208),刘表的部将。樊:地名。即樊城。在今湖北襄阳市汉水北岸。邓:县名。在今湖北襄阳市北。。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note-name:襄阳17襄阳:县名。县治在今湖北襄阳市汉水南岸。刘表当荆州刺史后,把治所移到这里。;单马行岘山note-name:岘山18岘山:岘(xiàn)山,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市南。孙坚中箭身亡之地,相传在今襄阳市南郊岘山之下的凤林关一带。,为祖军士所射杀。(六)

兄子贲note-name:贲19贲:即孙贲。传见本书卷五十一。,帅将士众就术note-name:帅将20帅将:带领。;术复表贲为豫州刺史。

坚四子:策、权、翊、匡note-name:权21权:即孙权(公元 182—252)。传见本书卷四十七。翊:即孙翊(公元 184—?)。匡:即孙匡。孙翊与孙匡传均见本书卷五十一。。权既称尊号note-name:称尊号22称尊号:即称帝。,谥坚曰武烈皇帝note-name:谥23谥:确定谥号。古代帝王、大臣或有社会地位的#-666aa;死后,要根据其生平事迹确定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叫做谥号。。(七)

【裴注】

(一)《江表传》曰:“或谓术曰:‘坚若得洛,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故术疑之。”

(二)《江表传》载坚语曰:“大勋垂捷而#-666kk;粮不继:此吴起所以叹泣于西河,乐毅所以遗恨于垂成也!愿将#-666kk;深思之。”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原文注释】

〔1〕:离间。

〔2〕家门之私仇:关东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推袁术的异母哥哥袁绍为盟主,董卓闻讯后杀袁氏在长安的亲属五十余#-666aa;。这里即指此事。

〔3〕骨肉之怨:杀死直系亲属的仇怨。

〔4〕谮润:不断诋毁别#-666aa;因而逐渐产生作用。

〔5〕:反而。

〔6〕踧踖: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

〔7〕李傕:李傕(?—公元 198),事见本书卷六《董卓传》。和亲:和好亲善。

〔8〕列疏:列举。任:这里指能够担任。

〔9〕:消灭。三族:说法很多。但汉魏时是指父母、妻室、儿女、同胞兄弟姐妹。

〔10〕大谷:关隘名。又作太谷。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

〔11〕:雒(luò),即雒阳。县名。县治在今河南洛阳市东。从曹魏起改为洛阳。

〔12〕:接着。关:这里指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

〔13〕:修复。董卓撤离洛阳前,曾发掘东汉帝后陵墓以掠取殉葬的珍宝。事见本书卷六《董卓传》。

〔14〕初平二年:公元 191 年。

〔15〕刘表:刘表(公元 142—208),传见本书卷六。

〔16〕黄祖:黄祖(?—公元208),刘表的部将。樊:地名。即樊城。在今湖北襄阳市汉水北岸。邓:县名。在今湖北襄阳市北。

〔17〕襄阳:县名。县治在今湖北襄阳市汉水南岸。刘表当荆州刺史后,把治所移到这里。

〔18〕岘山:岘(xiàn)山,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市南。孙坚中箭身亡之地,相传在今襄阳市南郊岘山之下的凤林关一带。

〔19〕:即孙贲。传见本书卷五十一。

〔20〕帅将:带领。

〔21〕:即孙权(公元 182—252)。传见本书卷四十七。翊:即孙翊(公元 184—?)。匡:即孙匡。孙翊与孙匡传均见本书卷五十一。

〔22〕称尊号:即称帝。

〔23〕:确定谥号。古代帝王、大臣或有社会地位的#-666aa;死后,要根据其生平事迹确定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叫做谥号。

下一篇:策字伯符。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坚薨,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徐州牧陶谦深忌策。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太傅马日!仗节安集关东;在寿春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术大将乔蕤、张勋,皆倾心敬焉。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隐于内厩;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术初许策为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万斛;康不与,术大怒。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尝衔恨。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已据之;繇乃渡江,治曲阿。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贲退舍历阳。繇遣樊能、于麋(陈横屯江津)屯横江,张英屯当利口,以拒术。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与贲共将兵击英等,连年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