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字文向,琅邪莒人也。遭乱,客居吴,以勇气闻。孙权统事,以为别部司马;授兵百人,守柴桑长:拒黄祖。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盛时吏士不满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余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射遂绝迹不(复)敢为寇。权以为校尉,芜湖令。复讨临(成)城南阿山贼有功,徙中郎将,督校兵。曹公出濡须,从权御之。魏尝大出横江,盛与诸将俱赴讨。时乘蒙冲,遇迅风,船落敌岸下。诸将恐惧,未有出者。盛独将兵,上突斫敌;敌披,退走,有所伤杀;风止便还,权大壮之。及权为魏称藩,魏使邢贞拜权为吴王。权出都亭,候贞:贞有骄色。张昭既怒,而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横流。贞闻之,谓其旅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后迁建武将军,封都亭侯,领庐江太守,赐临城县为奉邑。刘备次西陵,盛攻取诸屯,所向有功。曹休出洞口,盛与吕范、全琮渡江拒守。遭大风,船人多丧;盛收余兵,与休夹江。休使兵将就船攻盛;盛以少御多,敌不能克:各引军退。迁安东将军,封芜湖侯。后魏文帝大出,有渡江之志。盛建计从建业筑围,作薄落;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诸将以为无益,盛不听,固立之。文帝到广陵,望围愕然,弥漫数百里;而江水盛长,便引军退:诸将乃伏。黄武中卒。子楷,袭爵领兵。原文解释
【原文】
徐盛字文向,琅邪莒#-666aa;也1莒:莒(jǔ),县名。县治在今山东莒县。。遭乱,客居吴,以勇气闻。
孙权统事,以为别部司马;授兵五百#-666aa;,守柴桑长:拒黄祖。祖子射,尝率数千#-666aa;下攻盛2下:顺长江而下。。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余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射遂绝迹不(复)(敢)为寇。
权以为校尉,芜湖令。复讨临(成)(城)南阿山贼有#-666ii;3临城:县名。县治在今安徽青阳县南。南阿(ē):南山。,徙中郎将,督校兵
4校兵:即五校的士兵。。曹公出濡须,从权御之。
魏尝大出横江,盛与诸将俱赴讨。时乘蒙冲,遇迅风,船落敌岸下。诸将恐惧,未有出者。盛#-666ll;将兵,上突斫敌;敌披,退走,有所伤杀;风止便还,权大壮之。
及权为魏称藩,魏使邢贞拜权为吴王。权出都亭5都亭:县城附近的亭。这里指当时孙权治所武昌的都亭。,候贞:贞有骄色。张昭既怒,而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
因涕泣横流。贞闻之,谓其旅曰6旅:同来孙吴的#-666aa;。:“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7下人:顺从别#-666aa;。!”
后迁建武将#-666kk;8建武将军:官名。领兵征伐。,封都亭侯,领庐江太守,赐临城县为奉邑。刘备次西陵,盛攻取诸屯,所向有#-666ii;。曹休出洞口,盛与吕范、全琮渡江拒守。遭大风,船人多丧;盛收余兵,与休夹江。休使兵将就船攻盛;盛以少御多,敌不能克:各引#-666kk;退。迁安东将#-666kk;,封芜湖侯。
后魏文帝大出,有渡江之志。盛建计从建业筑围9围:防护墙。,作薄落
10薄落:用木、草扎成的#guoxue666-com;篱栅。;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诸将以为无益,盛不听,固立之。文帝到广陵,望围愕然,弥漫数百里;而江水盛长,便引军退:诸将乃伏。(一)
黄武中卒。
子楷,袭爵领兵。
【裴注】
(一)干宝《晋纪》所云“疑城”,已注《孙权传》。
《魏氏春秋》云:“文帝叹曰:‘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
【原文注释】
〔1〕莒:莒(jǔ),县名。县治在今山东莒县。
〔2〕下:顺长江而下。
〔3〕临城:县名。县治在今安徽青阳县南。南阿(ē):南山。
〔4〕校兵:即五校的士兵。
〔5〕都亭:县城附近的亭。这里指当时孙权治所武昌的都亭。
〔6〕旅:同来孙吴的#-666aa;。
〔7〕下人:顺从别#-666aa;。
〔8〕建武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9〕围:防护墙。
〔10〕薄落:用木、草扎成的#guoxue666-com;篱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