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三国志》 » 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缞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缞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于豫且;白蛇自放,刘季害之。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谌草创之计。是以行耳。”原文解释

【原文】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666aa;note-name:余姚1余姚:县名。县治在今浙江余姚市西北。。(一)太守王朗命为#-666ii;note-name:功曹2功曹:官名。郡太守的下属,主管#-666aa;事。。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缞绖诣府门note-name:缞3缞:缞(cuī),古时候用麻做的丧#-666hh;。绖(dié):麻做的丧服腰带。。朗欲就之note-name:就之4就之:指出门见虞翻。当时虞翻身着丧#-666hh;,不便进入官署。,翻乃脱缞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note-name:败绩5败绩:溃败。,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note-name:东部6东部:指会稽东部都尉。当时的候官是其属县。候官:县名。县治在今福建福州市。。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二)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三)

翻既归,策复命为#-666ii;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note-name:身7身:亲自。。(四)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note-name:明府8明府:当时对郡太守的尊称。乌集:像乌鸦临时聚集。,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guoxue666-com;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note-name:微行9微行:这里指穿着普通的打猎#-666hh;装外出。,从官不暇严note-name:不暇严10不暇严:没有时间作好戒备。,吏卒常苦之。夫君#-666aa;者不重则不威note-name:君人11君人:统治#-666aa;。故白龙鱼#-666hh;note-name:白龙鱼服12白龙鱼服:比喻尊贵的#-666aa;穿平民的衣#-666hh;。刘向《说苑·正谏》记一则故事,说天上的白色#-666nn;龙下到深渊,化为鱼,被一个名叫豫且的打鱼人射伤眼睛。,困于豫且;白蛇自放note-name:自放13自放:自己放纵。传说刘邦没有发迹时,曾用剑砍死一条大蛇。有位老太婆说大蛇是天上白帝的儿子,下到#-666aa;间化为蛇,被赤帝的儿子所杀。见《史记》卷八《#guoxue666-com;祖本纪》。,刘季害之note-name:刘季14刘季:即汉#guoxue666-com;祖刘邦。刘邦字季。。愿少留意note-name:少15少:稍微。!”策曰:“君言是也!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note-name:悒悒16悒悒:悒悒(yì yì),烦闷。,有裨谌草创之计note-name:裨谌17裨谌:裨谌(pí chén),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善谋划,但是只有到野外思考,他的谋划才有所获,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是以行耳。”(五)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原文注释】

〔1〕余姚:县名。县治在今浙江余姚市西北。

〔2〕功曹:官名。郡太守的下属,主管#-666aa;事。

〔3〕:缞(cuī),古时候用麻做的丧#-666hh;。绖(dié):麻做的丧服腰带。

〔4〕就之:指出门见虞翻。当时虞翻身着丧#-666hh;,不便进入官署。

〔5〕败绩:溃败。

〔6〕东部:指会稽东部都尉。当时的候官是其属县。候官:县名。县治在今福建福州市。

〔7〕:亲自。

〔8〕明府:当时对郡太守的尊称。乌集:像乌鸦临时聚集。

〔9〕微行:这里指穿着普通的打猎#-666hh;装外出。

〔10〕不暇严:没有时间作好戒备。

〔11〕君人:统治#-666aa;

〔12〕白龙鱼服:比喻尊贵的#-666aa;穿平民的衣#-666hh;。刘向《说苑·正谏》记一则故事,说天上的白色#-666nn;龙下到深渊,化为鱼,被一个名叫豫且的打鱼人射伤眼睛。

〔13〕自放:自己放纵。传说刘邦没有发迹时,曾用剑砍死一条大蛇。有位老太婆说大蛇是天上白帝的儿子,下到#-666aa;间化为蛇,被赤帝的儿子所杀。见《史记》卷八《#guoxue666-com;祖本纪》。

〔14〕刘季:即汉#guoxue666-com;祖刘邦。刘邦字季。

〔15〕:稍微。

〔16〕悒悒:悒悒(yì yì),烦闷。

〔17〕裨谌:裨谌(pí chén),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善谋划,但是只有到野外思考,他的谋划才有所获,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