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三国志》 » 陆逊传 >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拜建武校尉,领逊…+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拜建武校尉,领逊众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赤乌年,迁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屯柴桑。抗临去,皆更缮完城围,葺其墙屋;居庐桑果,不得妄败。恪入屯,俨然若新;而恪柴桑故屯,颇有毁坏:深以为惭。太元元年,就都治病。病差当还,权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焚灭之:莫令人见也!”建兴元年,拜奋威将军。太平年,魏将诸葛诞举寿春降;拜抗为柴桑督,赴寿春,破魏牙门将、偏将军。迁征北将军。永安年,拜镇军将军,都督西陵,自关羽濑至白帝。年,假节。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建衡年,大司马施绩卒;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原文解释

【原文】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note-name:建武校尉1建武校尉:官名。领兵征伐。,领逊众五千#-666aa;

送葬东还,诣都谢恩。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note-name:白2白:告发。#-666mm;绝宾客,中使临诘note-name:临诘3临诘:当面质问。;抗无所顾问note-name:顾问4顾问:回头询问(别#-666aa;)。,事事条答note-name:条答5条答:逐条回答。:权意渐解。

赤乌九年,迁立节中郎将note-name:立节中郎将6立节中郎将:官名。领兵征伐。。与诸葛恪换屯柴桑。抗临去,皆更缮完城围,葺其墙屋note-name:葺7葺:葺(qì),修缮。;居庐桑果note-name:居庐8居庐:住房。,不得妄败note-name:败9败:损坏。。恪入屯,俨然若新;而恪柴桑故屯,颇有毁坏:深以为惭。

太元元年,就都治病。病差当还note-name:差10差:痊愈。,权涕泣与别,谓曰:“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note-name:不笃11不笃:不深固。,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note-name:一12一:一概。:莫令#-666aa;见也!”

建兴元年,拜奋威将#-666kk;。太平二年,魏将诸葛诞举寿春降;拜抗为柴桑督note-name:柴桑督13柴桑督:官名。柴桑战区的#-666kk;事指挥官。,赴寿春,破魏牙门将、偏将#-666kk;note-name:牙门将14牙门将:官名。即牙门将#-666kk;。属低级将军。领兵征伐。。迁征北将#-666kk;

永安二年,拜镇军将军note-name:镇军将军15镇军将军:官名。领兵征伐。,都督西陵,自关羽(濑)至白帝note-name:关羽濑16关羽濑:地名。在今湖南益阳市西。。三年note-name:三年17三年:永安三年(公元 260)。,假节。

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建衡二年,大司马施绩卒note-name:施绩18施绩:施绩(?—公元 270),传附本书卷五十六《朱然传》。;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note-name:信陵19信陵:县名。县治在今湖北秭归县东南。乐乡:地名。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南。陆逊、陆抗父子相继镇守荆州上游多年,所以现今湖北宜都市至宜昌市一线,多有与之相关的遗迹。宜都市内,有“二陆名城”遗址,尚有古城墙、古水井等留存。,治乐乡。

【原文注释】

〔1〕建武校尉:官名。领兵征伐。

〔2〕:告发。

〔3〕临诘:当面质问。

〔4〕顾问:回头询问(别#-666aa;)。

〔5〕条答:逐条回答。

〔6〕立节中郎将:官名。领兵征伐。

〔7〕:葺(qì),修缮。

〔8〕居庐:住房。

〔9〕:损坏。

〔10〕:痊愈。

〔11〕不笃:不深固。

〔12〕:一概。

〔13〕柴桑督:官名。柴桑战区的#-666kk;事指挥官。

〔14〕牙门将:官名。即牙门将#-666kk;。属低级将军。领兵征伐。

〔15〕镇军将军:官名。领兵征伐。

〔16〕关羽濑:地名。在今湖南益阳市西。

〔17〕三年:永安三年(公元 260)。

〔18〕施绩:施绩(?—公元 270),传附本书卷五十六《朱然传》。

〔19〕信陵:县名。县治在今湖北秭归县东南。乐乡:地名。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南。陆逊、陆抗父子相继镇守荆州上游多年,所以现今湖北宜都市至宜昌市一线,多有与之相关的遗迹。宜都市内,有“二陆名城”遗址,尚有古城墙、古水井等留存。

下一篇: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曰:“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国所以兼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服,非徒关右之地;割据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限带封域。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远惟战国存亡之符,近览刘氏倾覆之衅;考之典籍,验之行事;中夜抚枕,临餐忘食。昔匈奴未灭,去病辞馆;汉道未纯,贾生哀泣。况臣王室之出,世荷光宠;身名否泰,与国同戚;死生契阔,义无苟且;夙夜忧怛,念至情惨。夫事君之义,犯而勿欺;人臣之节,匪躬是殉。谨陈时宜条,如左。”条失本,故不载。时何定弄权,阉官预政。抗上疏曰:“臣闻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靖谮庸回,唐书攸戒。是以雅人所以怨刺,仲尼所以叹息也。春秋以来,爰及秦、汉,倾覆之衅,未有不由斯者也。小人不明理道,所见既浅;虽使竭情尽节,犹不足任;况其奸心素笃,而憎爱移易哉?苟患失之,无所不至。今委以聪明之任,假以专制之威;而冀雍熙之声作,肃清之化立:不可得也。方今现吏,殊才虽少;然或冠冕之胄,少渐道教;或清苦自立,资能足用;自可随才授职,抑黜群小。然后俗化可清,庶政无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