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官既平,而建安、汉兴、南平复乱。齐进兵建安,立都尉府。是岁年也。郡发属县千兵,各使本县长将之,皆受齐节度。贼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人,率各万户,连屯汉兴。吴千户,别屯大潭;邹临千户,别屯盖竹(大潭):同出余汗。军讨汉兴,经余汗。齐以为贼众兵少,深入无继,恐为所断;令(杨松)松阳长丁蕃留备余汗。蕃本与齐邻城,耻见部伍,辞不肯留。齐乃斩蕃,于是军中震栗,无不用命。遂分兵留备,进讨明等,连大破之。临阵斩明,其免、当、进、御皆降。转击盖竹,军向大潭,()将又降。凡讨治斩首千级,名帅尽擒;复立县邑,料出兵万人。拜为平东校尉。年,转讨上饶,分以为建平县。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时武强、叶乡、东阳、丰浦乡,先降,齐表言以叶乡为始新县。而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万户屯林历山。林历山面壁立,高数丈,径路危狭,不容(刀)方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军住经日,将吏患之。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阴募轻捷士,为作铁(戈)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戈)弋拓(堑)山为缘道;道成,夜令潜上,乃多悬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余人;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勒兵待之。贼夜闻鼓声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凡斩首千。齐复表分歙为新定、黎阳、休阳,并黟、歙,凡县。权遂割为新都郡,齐为太守;立府于始新,加偏将军。 第2节原文解释
十三年14十三年: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迁威武中郎将
15威武中郎将:官名。领兵征伐。。讨丹阳黟、歙
16黟:黟(yī),县名。县治在今安徽黟县东。歙(shè):县名。县治在今安徽歙县。。时武强、叶乡、东阳、丰浦四乡,先降,齐表言以叶乡为始新县
17始新: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北。。而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
18安勒山:山名。在今安徽歙县北。,毛甘万户屯乌聊山
19乌聊山:山名。在今安徽歙县东南。;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
20林历山:山名。在今安徽黟县南。。林历山四面壁立,#guoxue666-com;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方)盾
21方盾:两只盾牌并排在一起。;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军住经日,将吏患之。
齐身出周行22身:亲自。,观视形便
23形便:地形上的有利处所。。阴募轻捷士,为作铁(戈)(弋)
24弋:工具名。;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戈)(弋)拓(堑)(山)为缘道
25缘道:攀缘的道路。;(道成,)夜令潜上,乃多悬布以援下#-666aa;
26援下人:往上拉下面的#-666aa;。,得上百(数)(余)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勒兵待之。贼夜闻鼓声四#-666ff;,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凡斩首七千。(三)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原文注释】
〔1〕建安:县名。县治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南。汉兴:县名。县治在今福建浦城县。南平:县名。县治在今福建南平市。
〔2〕八年:建安八年(公元 203)。
〔3〕将:率领。
〔4〕吴五:#-666aa;名。大潭:地名。在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东北。
〔5〕盖竹:地名。在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西南。
〔6〕余汗:余汗(gān),地名。在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东北。
〔7〕松阳: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松阳县。
〔8〕耻见部伍:耻于接受部署指挥。
〔9〕二将:指吴五、邹临。
〔10〕料:挑选。
〔11〕十年:建安十年(公元 205)。
〔12〕上饶:县名。县治在今江西上饶市。
〔13〕建平:县名。县治在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东南。
〔14〕十三年: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
〔15〕威武中郎将:官名。领兵征伐。
〔16〕黟:黟(yī),县名。县治在今安徽黟县东。歙(shè):县名。县治在今安徽歙县。
〔17〕始新: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北。
〔18〕安勒山:山名。在今安徽歙县北。
〔19〕乌聊山:山名。在今安徽歙县东南。
〔20〕林历山:山名。在今安徽黟县南。
〔21〕方盾:两只盾牌并排在一起。
〔22〕身:亲自。
〔23〕形便:地形上的有利处所。
〔24〕弋:工具名。
〔25〕缘道:攀缘的道路。
〔26〕援下人:往上拉下面的#-666aa;。
〔27〕新定: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南。黎阳:县名。县治在今安徽黄山市西北。休阳:县名。县治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