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三国志》 » 是仪胡综传 > 时殿上列将何定佞巧便辟,贵 任事。凯面责定曰:“卿见前后事主不忠,倾乱国政,宁有得以寿终者邪?何以专为佞邪,秽尘天听?宜自改厉;不然,方见卿有不测之祸矣!”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建衡元年,疾病。皓遣中书令董朝,问所欲言。凯陈:“何定不可任用!宜授外任,不宜委以国事。奚熙小吏,建起浦里田,欲复严密故迹,亦不可听。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修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愿陛下重留神思,访以时务:各尽其忠,拾遗万。”遂卒,时年。子祎,初为黄门侍郎。出领部曲,拜偏将军。凯亡后,入为太子中庶子。右国史华覈表荐祎曰:“祎体质方刚,器干强固;董率之才,鲁肃不过。及被召当下,径还赴都;道由武昌,曾不回顾;器械军资,无所取;在戎果毅,临财有节。夫夏口,贼之冲要,宜选名将以镇戍之。臣窃思惟,莫善于祎。”初,皓常衔凯数犯颜忤旨,加何定谮构非;既以重臣,难绳以法;又陆抗,时为大将在疆埸:故以计容忍。抗卒后,竟徙凯家于建安。或曰:“宝鼎元年月,凯与右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谋:因皓谒庙,欲废皓立孙休子。时左将军留平领兵先驱,故密语平。平拒而不许,誓以不泄;是以所图不果。太史郎陈苗奏皓,久阴不雨,风气回逆,将有阴谋:皓深警惧云。” > 第2节

时殿上列将何定佞巧便辟,贵 任事。凯面责定曰:“卿见前后事主不忠,倾乱国政,宁有得以寿终者邪?何以专为佞邪,秽尘天听?宜自改厉;不然,方见卿有不测之祸矣!”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建衡元年,疾病。皓遣中书令董朝,问所欲言。凯陈:“何定不可任用!宜授外任,不宜委以国事。奚熙小吏,建起浦里田,欲复严密故迹,亦不可听。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修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愿陛下重留神思,访以时务:各尽其忠,拾遗万。”遂卒,时年。子祎,初为黄门侍郎。出领部曲,拜偏将军。凯亡后,入为太子中庶子。右国史华覈表荐祎曰:“祎体质方刚,器干强固;董率之才,鲁肃不过。及被召当下,径还赴都;道由武昌,曾不回顾;器械军资,无所取;在戎果毅,临财有节。夫夏口,贼之冲要,宜选名将以镇戍之。臣窃思惟,莫善于祎。”初,皓常衔凯数犯颜忤旨,加何定谮构非;既以重臣,难绳以法;又陆抗,时为大将在疆埸:故以计容忍。抗卒后,竟徙凯家于建安。或曰:“宝鼎元年月,凯与右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谋:因皓谒庙,欲废皓立孙休子。时左将军留平领兵先驱,故密语平。平拒而不许,誓以不泄;是以所图不果。太史郎陈苗奏皓,久阴不雨,风气回逆,将有阴谋:皓深警惧云。” 第2节原文解释

初,皓常衔凯数犯颜忤旨note-name:衔15衔:怀恨。犯颜:冒犯威严。,加何定谮构非一note-name:谮构16谮构:诋毁诬陷。;既以重臣,难绳以法;又陆抗,时为大将在疆埸note-name:疆埸17疆埸:疆埸(yì),边境。:故以计容忍。抗卒后,竟徙凯家于建安note-name:建安18建安:郡名。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市南。

或曰:“宝鼎元年十二月,凯与右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谋note-name:丁奉19丁奉:丁奉(?—公元 271),传见本书卷五十五。御史大夫:官名。地位次于丞相,主管监察、执法和国家文书档案。两汉时期,或者实行丞相、御史大夫执政制,或者实行三公执政制,二者并不混用。孙吴到孙皓时官制比较混乱,既有丞相、御史大夫,又设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因皓谒庙note-name:庙20庙:宗庙。,欲废皓立孙休子。时左将#-666kk;留平领兵先驱,故密语平。平拒而不许,誓以不泄;是以所图不果。太史郎陈苗奏皓note-name:太史郎21太史郎:官名。协助太史令观察天象,制定历法,为朝廷祭祀、婚、丧活动选择时辰。,久阴不雨,风气回逆,将有阴谋:皓深警惧云。”(一)

【裴注】

(一)《吴录》曰:“旧拜庙,选兼大将#-666kk;领三千兵为卫;凯欲因此兵以图之,令选曹白用丁奉。皓偶不欲,曰:‘更选。’凯令执据:‘虽暂兼,然宜得其#-666aa;。’皓曰:‘用留平。’凯令其子祎,以谋语平。平素与丁奉有隙;祎未及得宣凯旨,平语祎曰:‘闻野猪入丁奉营,此凶征也!’有喜色。祎乃不敢言。还,因具启凯,故辍止。”

【原文注释】

〔1〕殿上列将:在殿堂上警卫的将领。便(pián)辟:善于逢迎谄媚。

〔2〕宁有:岂有。

〔3〕秽尘天听:使圣上的耳朵染上污秽和尘土。

〔4〕:掩饰。

〔5〕浦里:陂塘名。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景帝孙休永安三年(公元 260),担任都尉的严密提出建议,兴修浦里塘灌溉田地,见本书卷四十八《孙休传》。

〔6〕姿:品质。卓茂:卓越美好。

〔7〕桢干:支柱骨干。

〔8〕部曲:部属。这里指陆祎父亲陆凯的老部属。

〔9〕右国史:官名。孙吴置左、右国史,负责撰写本国史书。

〔10〕董率:统率(#-666kk;队)。

〔11〕不过:不会超过。

〔12〕:顺长江而下。

〔13〕#-666kk;队。

〔14〕夏口:地名。在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

〔15〕:怀恨。犯颜:冒犯威严。

〔16〕谮构:诋毁诬陷。

〔17〕疆埸:疆埸(yì),边境。

〔18〕建安:郡名。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市南。

〔19〕丁奉:丁奉(?—公元 271),传见本书卷五十五。御史大夫:官名。地位次于丞相,主管监察、执法和国家文书档案。两汉时期,或者实行丞相、御史大夫执政制,或者实行三公执政制,二者并不混用。孙吴到孙皓时官制比较混乱,既有丞相、御史大夫,又设太尉、司徒、司空三公。

〔20〕:宗庙。

〔21〕太史郎:官名。协助太史令观察天象,制定历法,为朝廷祭祀、婚、丧活动选择时辰。

下一篇:予连从荆、扬来者,得凯所谏皓事。博问吴人,多云“不闻凯有此表”。又按其文殊甚切直,恐非皓之所能容忍也。或以为:“凯藏之箧笥,未敢宣行。病困,皓遣董朝省问欲言,因以付之。”虚实难明,故不著于篇。然爱其指擿皓事,足为后戒,故抄列于《凯传》左云。皓遣亲近赵钦,口诏报凯前表曰:“孤动必遵先帝,有何不平?君所谏,非也!又建业宫不利,故避之;而西宫室宇摧朽,须谋移都,何以不可徙乎?”凯上疏曰:臣窃见陛下执政以来,阴阳不调,星失晷;职司不忠,奸党相扶:是陛下不遵先帝之所致。夫王者之兴,受之于天,修之由德:岂在宫乎?而陛下不咨之公辅,便盛意驱驰;军流离悲惧,逆犯天地;天地以灾,童歌其谣。纵令陛下身得安;百姓愁劳,何以用治?此不遵先帝也。臣闻有国,以贤为本;夏杀龙逢,殷获伊挚。斯前世之明效,今日之师表也。中常侍王蕃,黄中通理,处朝忠謇;斯社稷之重镇,大吴之龙逢也。而陛下忿其苦辞,恶其直对;枭之殿堂,尸骸暴弃。邦内伤心。有识悲悼:咸以吴国夫差复存。先帝亲贤,陛下反之。是陛下不遵先帝也。臣闻宰相,国之柱也,不可不强;是故汉有萧、曹之佐,先帝有顾、步之相。而万彧琐才,凡庸之质;昔从家隶,超步紫闼:于彧已丰,于器已溢。而陛下爱其细介,不访大趣;荣以尊辅,越尚旧臣;贤良愤惋,智士赫咤。是不遵先帝也。先帝爱民,过于婴孩;民无妻者以妾妻之,见单衣者以帛给之,枯骨不收(而取)取而埋之。而陛下反之。是不遵先帝也。昔桀、纣灭由妖妇,幽、厉乱在嬖妾。先帝鉴之,以为身戒;故左右不置淫邪之色,后房无旷积之女。今中宫万数,不备嫔嫱;外多鳏夫,女吟于中。风雨逆度,正由此起。是不遵先帝也。先帝忧劳万机,犹惧有失。陛下临阼以来,游戏后宫,眩惑妇女;乃令庶事多旷,下吏容奸。是不遵先帝也。先帝笃尚朴素,服不纯丽,宫无高台,物不雕饰;故国富民充,奸盗不作。而陛下征调州郡,竭民财力;土被玄黄,宫有朱紫。是不遵先帝也。先帝外仗顾、陆、朱、张,内近胡综、薛综,是以庶绩雍熙,邦内清肃。今者外非其任,内非其人。陈声、曹辅,斗筲小吏;先帝之所弃,而陛下幸之。是不遵先帝也。先帝每宴见群臣,抑损醇醲;臣下终日无失慢之尤。百僚庶尹,并展所陈。而陛下拘以视瞻之敬,惧以不尽之酒。夫酒以成礼;过则败德,此无异商辛长夜之饮也。是不遵先帝也。昔汉之桓、灵,亲近宦竖,大失民心。今高通、詹廉、羊度,黄门小人;而陛下赏以重爵,权以战兵。若江渚有难,烽燧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