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重要提示:文中可能涉及专业的中医知识,在没有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请勿按文实践(治疗)。
【白话文】
伤寒阴阳易这种病症的主要表现是,患者身体沉重,少气,少腹部拘急,有的可牵引外阴出现拘急痉挛,自觉有热气从少腹向上直冲#-666ee;中,头部沉重、不愿抬头,眼睛视物发花,双膝和小腿拘紧痉挛等,应当用烧裈散治疗。第一方。(392)
女#-666aa;内裤近阴处,取来烧成灰
以上一味,用温水送#-666hh;一方寸匕,一天#-666hh;三次。药后如果小便随即通利,阴头轻微肿胀,这就痊愈了。女#-666aa;患这种病,用男#-666aa;的内裤烧灰#-666hh;用。
重病刚好以后,因为劳#-666nn;、劳力不当而造成病症复发的,应当用枳实栀子豉汤治疗。第二方。(393)
枳实 三枚,炙 栀子 十四个,掰开 豉 一升,薄布包裹
以上三味,用七升清浆水,先空煮至留取四升,加入枳实、栀子,煮至留取二升,再加入豆豉煮五六个开,去掉药渣。#-666dd;两次温服。盖棉被保暖,使患者微微出汗。如果有宿食内停的,加入像围棋子大小的大黄五六块,服后就会痊愈。
伤寒病愈以后,又出现了发热,应当用小柴胡汤治疗。如果脉见浮象脉浮的,应当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如果脉见沉实的,应当用泻下的方法治疗。第三方。(394)
柴胡 八两 人参 二两 黄芩 二两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二两 半夏 半升,洗 大枣 十二枚,掰开
以上七味,用一斗二升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药渣,再加热浓缩至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重病痊愈以后,从腰部以下出现水肿的,应当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第四方。(395)
牡蛎 煅 泽泻 蜀漆 用热水洗去腥味 葶苈子 炒 商陆根 炒 海藻 洗去咸味 栝楼根 各等份
以上七味,#-666dd;别捣细,过筛制成散剂,再放入石臼中混#-666ff;研匀。用白米汤调和服用一方寸匕,一天服三次。出现小便畅利后,就停服后面的药。
重病痊愈以后,患者口中频频吐唾沫,长久不见好转的,这是#-666ee;膈上有寒饮所造成的,应当用丸药来温化寒饮,适#-666ff;用理中丸。第五方。(396)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干姜 各三两
以上四味,捣后过筛,用蜂蜜调和做成丸剂,每丸像鸡蛋黄大小。用开水数#-666ff;,和一粒丸药,研碎。趁温服下,一天服三次。
伤寒病愈以后,证见身体虚弱消瘦,少气,并有气逆想呕吐的感觉,应当用竹叶石膏汤治疗。第六方。(397)
竹叶 二把 石膏 一斤 半夏 半升,洗 麦门冬 一升,去心 人参 二两 甘草 二两,炙 粳米 半升
以上七味,用一斗水,煮至留取六升,去掉药渣,加入粳米。煮至粳米熟后,药汤即成,去掉粳米。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患者的脉象已经平和,但在傍晚时就出现轻度的烦躁,这是因为疾病刚好,家人过多地让患者进食,而患者的脾胃之气还比较虚弱,不能完全消化掉这些饮食,所以才导致了轻度的烦热,减少饮食后就会痊愈。(398)
【原文】
#-666ff;六法,方六首。
伤寒阴易之为病,其#-666aa;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666ee;,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花一作眵。)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方一。(392)
妇#-666aa;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666hh;方寸匕。日三#-666hh;,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666aa;病取男子裈烧#-666hh;。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方二。(393)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个,擘 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666dd;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方三。(394)
柴胡八两 人参二两 黄芩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方四。(395)
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栝楼根各等#-666dd;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666ee;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方五。(396)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666ff;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方六。(397)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