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原文解释
【原文】
5.212 禹曰:天下名山,经1经:经过。 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
2五臧:即“五藏”,指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 ,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
3分壤:划#-666dd;疆土。树谷:种植五谷。树:种植、栽培。 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
4铩:铩(shā),古代的一种长矛。 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
5封:帝王筑坛祭天。太山:即泰山。 于太山,禅
6禅:帝王辟场祭地。梁父:梁父山。 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
7数:规律、道理。 ,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8国用:指为国所用。 群山。

【翻译】
大禹说:天下名山,我走过的有五千三百七十座,#-666cc;有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这些山#-666dd;布在各个地方。上面五种山经中记录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山,因为除此以外的小山实在太多,不值得一一记述。天地间从东到西距离为二万八千里,从南到北距离为二万六千里,河流发源之山有八千里,河流流经之地也有八千里,出产铜的山#-666cc;有四百六十七座,出产铁的山#-666cc;计三千六百九十座。这是天地用来划#-666dd;疆土、种植庄稼的地方,戈和矛因此而出现,刀和铩也因此而兴起,它使有能力之#-666aa;富足有余,使笨拙之#-666aa;匮乏不足。国君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在梁父山上辟场祭地的,一共有七十二家,有关成败得失的规律都在里面,这些内容可为治理国家所用。
原文 | 翻译 |
5.212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 大禹说:天下名山,我走过的有五千三百七十座,#-666cc;有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这些山#-666dd;布在各个地方。上面五种山经中记录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山,因为除此以外的小山实在太多,不值得一一记述。天地间从东到西距离为二万八千里,从南到北距离为二万六千里,河流发源之山有八千里,河流流经之地也有八千里,出产铜的山#-666cc;有四百六十七座,出产铁的山#-666cc;计三千六百九十座。这是天地用来划#-666dd;疆土、种植庄稼的地方,戈和矛因此而出现,刀和铩也因此而兴起,它使有能力之#-666aa;富足有余,使笨拙之#-666aa;匮乏不足。国君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在梁父山上辟场祭地的,一共有七十二家,有关成败得失的规律都在里面,这些内容可为治理国家所用。 |
【原文注释】
〔1〕经:经过。
〔2〕五臧:即“五藏”,指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
〔3〕分壤:划#-666dd;疆土。树谷:种植五谷。树:种植、栽培。
〔4〕铩:铩(shā),古代的一种长矛。
〔5〕封:帝王筑坛祭天。太山:即泰山。
〔6〕禅:帝王辟场祭地。梁父:梁父山。
〔7〕数:规律、道理。
〔8〕国用:指为国所用。 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