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诗经》 » 国风·周南 > 汝坟

汝坟原文解释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注释】

遵:顺着,沿着。

汝坟:指古汝水堤岸。坟,水边,沿河的#guoxue666-com;地。

条枚:枝干。枝曰条,干曰枚。

惄(nì):忧思,伤痛。

君子:此处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调(zhōu)饥:早上未食的饥饿状态,形容渴慕的心情。

条肄(yì):指再生的树枝。

遐弃:遐,远。弃,离开,离弃。

鲂(fáng)鱼:鳊鱼的古称。

赪(chēng):浅红色。

燬(huǐ):火,烈火。

孔迩(ěr):孔,甚。迩,近。

【翻译】

沿着那汝水堤岸,采伐树木的枝干。还没见到我的夫君,忧思不绝如同清晨忍饥。沿着那汝水堤岸,采伐新抽的树枝。已经见到我的夫君,万望你不要再离我远去。鳊鱼的尾鳞微微泛红,王室兴盛如熊熊烈火。即使兴盛如熊熊烈火,父母双亲就近在身旁。

【解读】

《汝坟》一诗的主旨,历来也是各家#-666dd;歧、自持一说,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毛诗序》的“文王道化”说、刘向《列女传》的“周南大夫妻匡说”、《韩诗》的“贫者辞家禄仕”说等,而近当代学者的研究多认为这是一首妻子怀念远行丈夫的诗歌,而对于“赪尾”“王室”“如燬”“父母孔迩”等词句的解释却大相径庭、莫衷一是。各派纷繁的观点,使得此诗的主旨更显破朔迷离,对于此诗的理解也增加了不少难度。

此次注译,在仔细甄别古今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结#-666ff;当代一些学术论文,对于诗歌的主旨作了审慎地考定,同时避免了对争议较大的地方作过于细致的考据,认为此诗主题为“妻子怀夫”当属无遗。至于她的丈夫是为王室远征#-666hh;劳役,还是为王室出仕效力,无关宏旨,故不细究。

在《诗经》中,割草采樵的意象往往伴随着婚姻爱情的主题出现,如《周南·汉广》《齐风·南山》《唐风·绸缪》《王风·扬之水》等。这首诗也不例外,前二章起兴句皆写在汝水畔砍伐树木的情景。在形容思求丈夫而不得之时用“调饥”二字,传#-666nn;地表达出妻子的忧思与渴望。第二章起兴,仍然是汝水畔采樵,只不过树木都已抽出新枝,暗示秋往春来又过了一年,而女主#-666aa;公所盼望的#-666aa;还未出现。等到见到“君子”之时,喜悦之余,又担心他再次远行,故有“不我遐弃”之语,充#-666dd;表现出女主#-666aa;公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最后一章#-666ll;立于前二章,以鳊鱼淡红色的尾麟喻夫妇之间真诚殷切的情感。而正在这美好的时刻,“君子”又要再次“遐弃”而去,为那“如燬”的王室效劳,女子自然恋念不舍,只好以“父母孔迩”为由相劝,希望以此挽留其夫,哀婉凄切之情溢于言表。

短短数行诗作,生动地刻画了女子从别离到思念、从满愿到担忧、从别离到哀求的波澜起伏的心理变化,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望夫女子的执著和不舍、欢欣和落寞折射了那个纷乱时代的别离之情,读来令人无比动容。

下一篇:麟之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