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诗经》 » 国风·邶风 > 静女

静女原文解释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666aa;之贻。

【注释】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多指城角偏僻空旷处。

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踟躇(chí 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美好。

贻(yí):赠送。

彤管: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用以记事。一说与下文“荑”同义。

炜(wěi):光泽,光彩。

说怿(yuè yì):喜悦。说,同“悦”。怿,喜悦。

女(rǔ):同“汝”,你,后同。

牧:野外。

归荑(kuì tí):赠送茅草的嫩芽。归,通“馈”,赠送。荑,茅草的嫩芽。

洵(xún):诚然,确实。

匪(fēi):同“非”。

【翻译】

女子贞静又美好,在城之角等候我。隐蔽躲藏看不见,只好搔头又徘徊。女子贞静又温雅,赠送给我红笔管。红色笔管有光彩,心中喜悦你美丽。野外归来送柔荑,确实美丽又特别。不是说你长得美,因是美#-666aa;赠我物。

【解读】

《静女》是一首历来就颇受选家注目的经典诗作。传统的说法以《毛诗序》和郑玄《笺注》为代表,认为此诗旨在针砭“卫君无道,夫#-666aa;无德”之时弊。此外,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认为此是“媵俟迎而嫡作诗也”,而欧阳修《诗本义》及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是对卫国男女“#-666gg;奔”风俗的鞭挞。今#-666aa;多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青年幽会的爱情诗。

全诗#-666cc;#-666dd;三章,每章四句,是从男子的角度叙写的。首句即点明了故事的#-666aa;物、地点和情境,描摹出美好的“静女”在城隅等候我的画面。“爱”是“薆”的假借字,说明女子知我前来,就故意隐身不见,娴雅温婉的形象带上一抹俏皮的色彩。而我不见“静女”,不#-666mm;“搔首踟蹰”,焦灼不安。第二章中“静女”终于现身,且赠我彤管之礼,在有情人眼中它自然光彩照人、意义不凡,所以诗人说“说怿女美”,难掩内心激动欣喜之情。第三章中,写女子从野外归来,再次赠送我礼物,那就是茅草的嫩芽。物虽轻微,蕴含的情意却无比深长,难怪诗人会沉醉其中,夸赞其美丽奇特。最后两句是“#-666nn;来之笔”,通过否定荑草本身之美,得出其是因人方美的结论,“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理表现得十#-666dd;#-666nn;

此诗对细节的描写和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短短三章就呈现出一个具有完整性的故事,从热切的期盼到焦急的等待,从接受赠物的喜悦到沉醉爱情的甜蜜,故事情节的推进#-666ff;乎情理又引人入胜,尤见诗人创作#-666ii;力。

下一篇: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