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诗经》 » 国风·郑风 > 扬之水

扬之水原文解释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666aa;之言,#-666aa;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666aa;。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注释】

扬:激扬,一说悠扬。

束楚:成捆的荆条。

鲜(xiǎn):少。

维:同“唯”,只,#-666ll;

女(rǔ):同“汝”,你。

无信:不要相信。

迋(kuāng):通“诓”,欺骗。

束薪:成捆的木柴。

不信:不可信任。

【翻译】

悠扬的流水,流不走成捆的荆条。家中终究少有兄弟,只有我和你而已。不要听信别#-666aa;的流言,别#-666aa;其实在欺骗你。悠扬的流水,流不走成捆的木柴。家中终究少有兄弟,只有我们两个#-666aa;。不要听信别人的流言,别人其实不可相信。

【解读】

这首《郑风·扬之水》的内容与《王风·扬之水》比较相近,甚至诗中各章前二句也同样出现在《王风·扬之水》中。围绕本诗的主题,古今的《诗经》研究者展开了各种争论。《毛诗序》认为是君子悲悯郑昭伯“无忠臣良士,终以死亡,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判定为“#-666gg;者”之间相互辩白之词,近#-666aa;闻一多《风诗类钞》中则解读为“将与妻别,临行劝勉之词”。此外还有“兄弟相规”说,及现代学者多持的“妻子向丈夫辩白”说等。

本诗#-666cc;#-666dd;两章,每章六句,皆运用了叠咏手法。各章首句都以“扬之水”起兴,此“扬”字或释为激扬,或释为悠扬,结#-666ff;后句“不流束楚”“不流束薪”来看,释为悠扬应更准确一些。“束楚”“束薪”在《诗经》中常常作为平民成婚的聘礼出现,因此这个符号可能是对诗中主#-666aa;公二#-666aa;关系的一个暗语,但也不排除是假借这个意象言其他类型的关系。接下来诗人说自己“终鲜兄弟”,表明自己六亲无依的现实处境,“维予与女”“维予二人”则更进一步拉近对方与自己的距离,凸显自己唯有对方可以相依#-666cc;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怎么可能有不利对方的举动?所以诗人最后苦口婆心地劝诫对方不要听信他人流言,所谓人言可畏,也不可信,表露出一腔忠贞不渝的赤诚之心。

此诗语言平实,情感真切,层次#-666dd;明。句式上有三言、五言的变化,与整体的四言相搭配,具有良好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下一篇:出其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