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原文解释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释】
坎坎:象声词,砍树声。
寘(zhì):同“置”,放置,后同。
干(gān):涯岸,水边。
猗(yī):犹“兮”,句末语气助词,无实义,后同。
稼(jià):种植谷物。
穑(sè):收获谷物。
胡:疑问词,为什么。
三百廛(chán):三百,虚数,泛言很多,后同。廛,古同“缠”,度量单位,犹“束”。
不狩不猎:狩,冬季打猎。猎,夜间打猎。二词连用统称打猎。
县貆(xuán xuān):县,通“悬”,悬挂,系挂,后同。貆,幼小的貉(哺乳动物,似狐,穴居)。
素餐:无#-666ii;受禄,不劳而食。
辐: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圈的直木。
直:平正。
亿:数量单位,此处或以十万为亿。
特:三岁之兽,泛称大兽。
素食:义同“素餐”,平白而食。
轮:车轮。
漘(chún):水边。
沦:水上的小波纹,微波。
囷(qūn):古代一种圆形谷仓,一说为“束”。
鹑(chún):鹌鹑。
素飧(sūn):义同“素餐”,不劳而食。飧,晚饭,亦指熟食,此处泛指吃饭。
【翻译】
砍伐檀树声声作响,砍下放在河水之畔。河水清澈泛起涟漪。不种谷物也不收获,为何要拿三百束禾?不去冬狩也不夜猎,为何见你庭悬幼貉?那些所谓君子之#-666aa;,不会平白吃#-666aa;闲饭!砍树声声制作车辐,砍下放在河水之侧。河水清澈而又平正。不种谷物也不收获,为何要拿三百亿禾?不去冬狩也不夜猎,为何见你庭悬大兽?那些所谓君子之#-666aa;,不会无故吃人白饭!砍树声声制作车轮,砍下放在河水之涯。河水清澈泛起微波。不种谷物也不收获,为何要拿三百仓禾?不去冬狩也不夜猎,为何见你庭悬鹌鹑?那些所谓君子之人,不会无#-666ii;吃人白饭!
【解读】
《伐檀》一诗,对那些尸位素餐的在位者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正如《毛诗序》所言:“在位贪鄙,无#-666ii;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那些无#-666ii;无德之#-666aa;,却能作威作福,鱼肉百姓,揭露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残酷现实。
本诗#-666cc;#-666dd;三章,每章九句,章章复沓,仅有数字更替。各章首句皆以砍伐檀树制作车具起兴,次言将所伐树木置于微波荡漾的河畔,似乎营造的是一种愉快欣悦的氛围。然而紧接着便诗风大变,诗#-666aa;连用多个反诘句,对“不稼不穑”却“取禾三百”、“不狩不猎”却“庭有县兽”之#-666aa;层层逼问,再加上对“君子不素餐”的反复昭示,诗人饱含愤怒的控诉和指斥终于宣泄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