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诗经》 » 国风·唐风 > 采苓

采苓原文解释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666aa;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666aa;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666aa;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注释】

苓(líng):药草名,又称大苦、大芐、黄药子等。

首阳:山名,又称雷首,在今山西永济县南。

为(wěi):通“伪”,虚假,不实,后同。一说说话。

苟:随意,轻率,后同。一说诚然。

舍旃(zhān):舍弃它吧,后同。旃,语气助词,“之焉”的#-666ff;音,无实义。

无然:不是这样,指不正确,后同。

得:此指相信,后同。一说获得。

苦:一种苦菜,同“荼”。

无与:勿用,指不要采纳。

葑(fēng):又名蔓菁、芜菁等,形似萝卜。

【翻译】

采摘苓草采摘苓草,就在首阳山的山顶。别#-666aa;说的谎言,不要轻易相信。舍弃它吧舍弃它吧,不要随便肯定。别#-666aa;说的谎话,怎么可以相信?采摘苦菜采摘苦菜,就在首阳山的脚下。别#-666aa;说的谎言,不要轻易采纳。舍弃它吧舍弃它吧,不要随便肯定。别人说的谎话,怎么可以相信?采摘蔓菁采摘蔓菁,就在首阳山的东面。别人说的谎言,不要轻易随从。舍弃它吧舍弃它吧,不要随便肯定。别人说的谎话,怎么可以相信?

【解读】

《采苓》这首诗的主题从字面来看十#-666dd;简单,就是劝#-666aa;心有主见,不要听信别#-666aa;谣言。至于劝者和被劝者为谁,所劝又为何事,则难以考稽。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古说一般认为,此诗表达的是晋国#-666aa;对晋献公好听谗言的讽刺。

本诗#-666cc;#-666dd;三章,每章八句,皆运用复沓句式。各章皆以在首阳山采摘某种植物起兴,继而表露“无信”“无与”“无从”他人流言的心迹。既然是伪言,就要坚定立场,以“舍旃”“无然”的态度去应对。最后三重其诘,加重了劝诫的语气。姚际恒《诗经通论》点评此诗说:“通篇以叠词重句,缠绵动听,而姿态亦复摇曳。”

下一篇:车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