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世说新语》 » 德行 第一 >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原文解释

【原文】

41.初,桓南郡note-name:桓南郡1桓南郡:指桓玄(369—404),字敬道,小字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666aa;。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晋权臣,威逼晋安帝禅位,在建康建立桓楚,改元“永始”,很快被刘裕打败。桓玄继承了他父亲桓温的爵位,袭封为南郡公,和殷仲堪是好朋友。杨广note-name:杨广2杨广:这个杨广不是隋炀帝,而是殷仲堪当荆州刺史时信任的部下。共说殷荆州note-name:殷荆州3殷荆州:殷仲堪。,宜夺殷觊note-name:殷觊4殷觊:殷觊(jì,?—398),字伯通,东晋大臣,太常卿殷融之孙,吴兴太守殷康之子,是殷仲堪的堂哥。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note-name:行散5行散:当时权贵阶层流行#-666hh;食五石散。其性燥热,服后必须穿柔软的旧衣服疾走,称之为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note-name:斗生6斗生:即斗穀於菟(wūtú),春秋时楚国令尹,他三为令尹无喜色,三罢无愠色,此处借指心理泰然面对困难之#-666aa;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当初,南郡公桓玄和杨广一起去劝说荆州刺史殷仲堪,说他应该夺取殷觊主管的南蛮地区来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殷觊也马上就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于是趁着#-666hh;用五石散后“行散”的机会,随便地离开了家,就不再回来了,家里家外没有#-666aa;事先知道。当时他#-666nn;态潇洒悠然,像古代时楚国的令尹子文一样毫无怨恨。因为这件事,当时的舆论都赞扬他。

原文翻译

41.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当初,南郡公桓玄和杨广一起去劝说荆州刺史殷仲堪,说他应该夺取殷觊主管的南蛮地区来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殷觊也马上就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于是趁着#-666hh;用五石散后“行散”的机会,随便地离开了家,就不再回来了,家里家外没有#-666aa;事先知道。当时他#-666nn;态潇洒悠然,像古代时楚国的令尹子文一样毫无怨恨。因为这件事,当时的舆论都赞扬他。

【原文注释】

〔1〕桓南郡:指桓玄(369—404),字敬道,小字灵宝,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666aa;。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晋权臣,威逼晋安帝禅位,在建康建立桓楚,改元“永始”,很快被刘裕打败。桓玄继承了他父亲桓温的爵位,袭封为南郡公,和殷仲堪是好朋友。»

〔2〕杨广:这个杨广不是隋炀帝,而是殷仲堪当荆州刺史时信任的部下。

〔3〕殷荆州:殷仲堪。

〔4〕殷觊:殷觊(jì,?—398),字伯通,东晋大臣,太常卿殷融之孙,吴兴太守殷康之子,是殷仲堪的堂哥。

〔5〕行散:当时权贵阶层流行#-666hh;食五石散。其性燥热,服后必须穿柔软的旧衣服疾走,称之为行散。

〔6〕斗生:即斗穀於菟(wūtú),春秋时楚国令尹,他三为令尹无喜色,三罢无愠色,此处借指心理泰然面对困难之#-666aa;

扩展阅读

【点评】

东晋末年,朝廷上下离心离德,互相提防,世家大族之间也是钩心斗角,殷仲堪最终还是逃不开这场漩涡,和桓玄结盟对抗朝廷,最终又被桓玄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