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宋词三百首》 » 词人 » 刘辰翁 > 永遇乐

永遇乐原文解释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666mm;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666mm;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 无寐,满村社鼓。

【注释】

遽:急,仓促。

缃(xiāng)帙:书卷。

三五:指旧历正月十五。

鄜(fū)州今夜:唐代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666ll;看。”此处以当时杜甫处境自况。

【翻译】

雨后初晴,明月如玉#guoxue666-com;挂中天。云色如黛,在天边渐渐转淡。春光如许,不知谁是主#-666aa;?故宫#-666mm;苑中尚有淡淡轻寒,西湖堤岸却已熏风慵暖。前度刘郎而今又至,想不到变化如此之大。记得当年上元夜,街市车水马龙,香尘弥漫,花灯照彻,亮如白昼,而我竟懒得与#-666aa;携手同去赏看。又谁知,如今连上元夜竟也宵#-666mm;,满城凄风苦雨、愁云惨雾。

记得当年,自宣和旧日,到南渡临安,上元夜热闹繁华如故。而今书卷流失殆尽,节日也无心梳妆,任鬓发散乱,有吟诗作词之才,更令#-666aa;痛苦。江南已无归路,此身漂泊无依。犹如当年杜甫被困长安写下“今夜鄜州月”的诗句,此中悲苦又有谁知?长夜漫漫,空对一盏残灯,无眠到天明,又听见满村社鼓声声。

【解读】

此词为上元夜感旧之作,抒写亡国之恨。作于景炎三年,临安城破已三年。当年易安作《永遇乐·落日熔金》,写南渡之悲,宋室江山犹存半壁。而辰翁作此词时国已无寸土,因而自陈“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全词写景清隽,以静景始,以喧声结,用以表达#-666ee;中缭乱愁烦。用事自然,以易安南渡之悲、杜甫被困长安往事自陈心迹,贴切自然,化用无痕。

下一篇: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