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宋词三百首》 » 词人 » 张炎 >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原文解释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注释】

玉关:玉门关。代指边塞地。

江表:江外。指长江以南地区。

西州:即古扬州城,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唐代《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死后,羊昙曾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此代指故国旧都。

“一字”二句:用红叶题诗典故。

“为谁留”二句: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此处化用其意。中洲,即水洲中。

【翻译】

记得当年边关,我们曾踏雪漫游,寒气凛冽,冻僵了貂裘。也曾沿着枯木古道,行至黄河边饮马暂歇,此中豪情意气,至今回味无穷。北游如一场短梦,醒后依然身在江南,#-666mm;不住老泪纵横,如羊昙泪洒西洲。欲借红叶题诗,却一个字也无题写处,片片落叶上,早已密密写满哀愁。

君从此归隐那白云深处,试问还有谁如屈子,捐玦遗珮,顾影自怜,#-666ll;立中洲?且折一枝芦花以寄赠远#-666aa;,却被芦花飞絮零落,染上一身秋意。沿着平常走过的野桥流水漫步,招引而来的,却已不是旧日熟识的沙鸥。空怀无限感慨,斜阳正好,我却害怕#-666ll;自登楼。

【解读】

此词为追念北游、感怀寄赠之作。张炎曾同沈尧道应召北上为元写金字《藏经》,翌年回归南方,之后居越州,与沈尧道及赵学舟皆有往来唱和。全词多处化用典故,曲折表达孤臣遗民的沦亡之痛,有不尽悲慨。

清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赞曰:“通首警重,无懈可击。”

下一篇:解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