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隋唐演义》 > 第七十八回 慈上皇难庇恶公主 生张说不及死姚崇 > 第2节

第七十八回 慈上皇难庇恶公主 生张说不及死姚崇 第2节

正议论间,侍郎魏知古直趋殿陛,口称臣有密启。玄宗召至案前问之。知古道:“臣探知奸人辈,将于此月之四日作乱,宜急行诛讨。”于是玄宗定计,与岐王范、薛王业、兵部尚书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内侍高力士及王琚、崔日用、魏知古等,勒兵入虔化门,执岑羲、萧至忠于朝堂斩之。窦怀贞自缢,崔湜及宫人元氏俱诛死,太平公主逃入僧寺,追捕出,赐死于家,并诛奸僧慧范,其余逆党死者甚多。上皇闻变惊骇,乘轻车出宫,登承天门楼问故。玄宗急令高力士回奏,言太平公主结党谋乱,今俱伏诛,事已平定,不必惊疑。上皇闻奏,叹息还宫。正是:

公主空号太平,作事不肯太平。

直待杀此太平,天下方得太平。

玄宗既诛逆党,闻陆象先独不肯从逆,深嘉其忠,擢为蒲州刺史,面加奖谕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也。”象先因奏道:“《书》云:‘歼厥渠魁,胁从罔治。’今首恶已诛,余党乞从宽典,以安人心。”玄宗依其言,多所赦宥。又以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简常谏其母,屡遭挞辱,特旨免死,赐姓李,官爵如故。其他功臣爵赏有差。自此朝廷无事,玄宗意欲以姚崇为相,张说忌之,使殿中监姜皎入奏道:“陛下欲择河东总管,而难其人,臣今得之矣。”玄宗问为谁,姜皎道:“姚崇文武全才,真其选也。”玄宗笑道:“此张说之意,汝何得面欺?”姜皎惶恐,叩头服罪。玄宗即日降旨,拜姚崇为中书令。张说大惧,乃私与岐王通款,求其照顾。姚崇闻知,甚为不满。一日入对便殿,行步微蹇。玄宗问道:“卿有足疾耶!”姚崇因乘间奏言:“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玄宗道:“何谓腹心之疾?”姚崇道:“岐王乃陛下爱弟,张说身为大臣,而私与往来,恐为所误,是以忧之。”玄宗怒道:“张说意欲何为?明日当命御史按治其事。”

姚崇回至中书省,并不提起。张说全然不知,安坐私署之中。忽门役传进一帖,乃是贾全虚的名刺,说道有紧急事特来求见。张说骇然道:“他自与宁醒花去后,久无消息,今日突如其来,必有缘故。”便整衣出见。贾全虚谒拜毕,说道:“不肖自蒙明公高厚之恩,遁迹山野,近因贫困无聊,复至京师,移名易姓,佣书于一内臣之家。适间偶与那内臣闲话,谈及明公私与岐王往来,今为姚相所奏,皇上大怒,明日将按治,祸且不测。不肖惊闻此信,特来报知。”

张说大骇道:“如此为之奈何?”全虚道:“今为明公计,惟有密恳皇上所爱九公主关说方便,始可免祸。”张说道:“此计极妙。但急切里无门可入。”全虚道:“不肖已觅一捷径,可通款于九公主,但须得明公平日所宝之一物为贽耳。”张说大喜,即历举所藏珍玩,全虚道:“都用不着。”张说忽想起:“鸡林郡曾献夜明帘一具可用否?”全虚道:“请试观之。”张说命左右取出。全虚看了道:“此可矣,事不宜迟,只在今夕。”张说便写一情恳手启,并夜明帘付与全虚。全虚连夜往见九公主,具言来意,献上宝帘并手启。九公主见了帘儿,十分欢喜,即诺其所请。正是:

前日献刀取决断,今日献帘求遮庇。

一是为公矢忠心,一是为私行密计。

明日九公主入宫见驾,玄宗已传旨,着御史中丞同赴中书省究问张说私交亲王之故。九公主奏道:“张说昔为东宫侍臣,有维持调护之功,今不宜轻加谴责。且若以疑通岐王之故,使人按问,恐王心不安,大非吾皇上平日友爱之意。”原来玄宗于兄弟之情最笃,尝为长枕大被与诸王同卧,平日在宫中相叙,只行家人礼。薛王患病,玄宗亲为煎药,吹火焚须。左右失惊,玄宗道:“但愿王饮此药而即愈,吾须何足惜。”其友爱如此。当闻九公主之言,恻然动念,即命高力士至中书省宣谕免究,左迁张说为相州刺史。张说深感贾全虚之德,欲厚酬之,谁知全虚更不复来见,亦无处寻访他,真奇人也。正是:

拯危排难非求报,只为当年赠爱姬。

姚崇为相数年,告老退休,特荐宋璟自代。宋璟在武后时,已正直不阿,及居相位,更丰格端凝,人人敬畏。那时内臣高力士、闲厩使王毛仲俱以诛乱有功,得幸于上。王毛仲又以牧马蕃庶,加开府仪同三司,荣宠无比,朝臣多有奔趋其门者,宋璟独不以为意。王毛仲有女与朝贵联姻,治装将嫁,玄宗闻之问道:“卿嫁女之事,已齐备否?”王毛仲奏道:“臣诸事都备,但欲延嘉宾,以为光宠,正未易得耳。”玄宗笑道:“他客易得,卿所不能致者一人,必宋璟也。朕当为卿致之。”乃诏宰相与诸大臣,明日俱赴王毛仲家宴会。

次日,众官都早到,只宋璟不即至。王毛仲遣人络绎探视,宋璟托言有疾不能早来,容当徐至。众官只得静坐拱候。直至午后,方才来到,且不与主人及众客讲礼,先命取酒来,执杯在手说道:“今日奉诏来此饮酒,当先谢恩。”遂北面拜罢,举杯而饮,饮不尽一杯,忽大呼腹痛,不能就席,向众官一揖,即升车而去。王毛仲十分惭愧,奈他刚正素著,朝廷所敬礼,无可如何,只得敢怒而不敢言,但与众官饮宴,至晚而散。正是:

作主固须择宾,作宾更须择主;

恶宾固不可逢,恶主更难与处。

后王毛仲恃宠而骄,与高力士有隙。其妻新产一子,至三朝,玄宗遣高力士赍珍异赐之,且授新产之儿五品官。毛仲虽然谢恩,心甚怏怏,抱那小儿出来与力士看,说道:“此儿岂不堪作三品官耶!”力士默然不答,回宫复命,将此言奏闻,再添上些恶言语。玄宗大怒道:“此贼受朕厚恩,却敢如此怨望!”遂降旨削其官爵,流窜远州。力士又使人讦告他许多骄横不法之事,奉旨赐死。此是后话。

且说姚崇罢相之后,以梁国公之封爵退居私第。至开元九年间,享寿已高,偶感风寒,染成一病,延医调治,全然无效。平生不信释道二教,不许家人祈祷。过了几日,病势已重,自分不能复愈,乃呼其子至榻前,口授遗表一通,劝朝廷罢冗员、修制度、戢兵戈、禁异端,官宜久任,法宜从宽,高尔夫球 数百言,皆为治之要命,即誊写奏进。又将家事嘱咐了一番,遗命身故之后,不可依世俗例,延请僧道,追修冥福,永著为家法。其子一一受命。及至临终,又对其子说道:“我为相数年,虽无甚功业,然人都称我为救时宰相,所言所行,亦颇多可述。我死之后,这篇墓碑文字,须得大手笔为之,方可传于后世。当今所推文章宗匠,惟张说耳。但他与我不睦,若径往求他文字,他必推托不肯。你可依吾计,待我死后,你须把些珍玩之物,陈设于灵座之侧。他闻讣必来仵吊,若见此珍玩,不顾而去,是他记我旧怨,将图报复,甚可忧也。他若逐件把弄,有爱羡之意,你便说是先人所遗之物,尽数送与他,即求他作碑文。他必欣然许允,你便求他速作。待他文字一到,随即勒石,一面便进呈御览方妙。此人性贪多智,而见事稍迟,若不即日镌刻,他必追悔,定欲改作,既经御览,则不可复改。且其文中既多赞语,后虽欲寻瑕摘疵,以图报复,亦不能矣。记之记之!”言罢,瞑目而逝。公子躄踊哀号,随即表奏朝廷,讣告僚属,治理丧具。

大殓既毕,便设幕受吊,在朝各官,都来祭奠。张说时为集贤院学士,亦具祭礼来吊。公子遵依遗命,预将许多古玩珍奇之物,排列灵座旁边桌上。张说祭吊毕,公子叩颡拜谢。张说忽见座旁桌上排列许多珍玩,因指问道:“设此何意?”公子道:“此皆先父平日爱玩者,手泽所存,故陈设于此。”张说道:“令先公所爱,必非常物。”遂走近桌边,逐件取来细看,啧啧称赏。公子道:“此数物不足供先生清玩,若不嫌鄙,当奉贡案头。”张说欣然道:“重承雅意,但岂可夺令先公所好?”公子道:“先生为先父执友,先父今日若在,岂惜赠贻。且先父曾有遗言,欲求先生大笔,为作墓道碑文。倘不吝珠玉,则先父死且不朽,不肖方当衔结图报,区区玩好之微,何足复道。”说罢,哭拜于地。张说扶起道:“拙笔何足为重,既蒙属役,敢不揄扬盛美。”公子再拜称谢。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