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 三十六计 » 第三套攻战计 > 类以诱之,击蒙也+

类以诱之,击蒙也。原文解释

【原文】

以诱之,击蒙也。

【翻译】

用相类似的东西诱惑敌#-666aa;,趁其迷惑懵懂之时去打击他。

原文翻译

类以诱之,击蒙也。

用相类似的东西诱惑敌#-666aa;,趁其迷惑懵懂之时去打击他。

扩展阅读

【注释】

〔1〕类:类似,同类。

〔2〕击蒙:击,打击;蒙,蒙昧。语出《周易蒙》卦:“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此卦上卦为艮(山),下卦为坎(水),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有懵懂、迷惑不清之意。

〔3〕疑似:模糊、近似。

〔4〕固:坚固、不动摇。固其惑,将敌#-666aa;牢牢地迷惑住。

〔5〕以旌旗金鼓诱敌者:旌,古代旗的一种,缀旄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羽毛,用以指挥或开道;金,锣。诱骗敌#-666aa;,从而达到诱使敌#-666aa;进攻,或诱骗敌人不敢进攻的目的。

〔6〕楚伐绞:楚、绞,均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楚为大国,其地域以今湖北为中心,国都郢(今湖北江陵)。绞为小国,其地在今湖北郧县西北。楚伐绞,事见《左传》鲁桓公十二年(公元〔70〕0年,楚武王四十一年)。

〔7〕#-666kk;其南门:屯兵于绞国的南门。

〔8〕屈瑕:人名,楚武王之子,封于屈地,故以屈为姓。

〔9〕轻:轻狂。

〔10〕寡谋:缺少计谋。

〔11〕勿捍采樵者:捍,捍卫。全句意为:不以士卒去捍卫采樵的人。

〔12〕绞人获利:这里是指绞国#-666kk;队抓获了三十个为楚#-666kk;采樵的人。

〔13〕役徙:这里是指为楚军采樵的人。

〔14〕坐守其北门:这里是指坐守绞国的北门,以断其归路。

〔15〕城下之盟:在兵临城下的情势下,被迫订立的盟约,这对被迫订盟的一方是一种耻辱,且往往条件苛刻。

〔16〕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事见《史记孙子列传》。孙膑,战国时兵家,曾任齐威王军师。曾先后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庞涓,战国时魏将,曾与孙膑同学兵法。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54年)、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先后两次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败于孙膑。

【按语译文】

诱惑敌#-666aa;的方法有很多,最巧妙的办法,不是模糊近似、使#-666aa;感到相像又不像,而是要以类同的东西,去使敌#-666aa;深信不疑。用虚张旌旗、鸣锣击鼓的方法去诱惑敌人,就是属于疑似的一类;出示年老体弱的士兵,或制造有粮或无粮的假象去诱惑敌人,就是属于类似的一类。例如:春秋时楚国出兵征伐绞国,陈兵于绞国都城的南门外。楚国大臣屈瑕献计说:“绞国小且其君臣很轻狂,轻狂的人往往缺少计谋。可采取不派士兵保护为我#-666kk;打柴的人的办法去诱惑他们。”楚王采纳了屈瑕的计策。于是,头一天,让绞国人抓走了三十个打柴人。次日,绞人看见再有打柴人,士兵争相出城,将楚方的打柴人往山中驱赶。而楚将则一方面派兵把守绞城的北门,截断绞兵的归路;一方面派兵埋伏在山下,因而大败绞#-666kk;。结果,楚#-666kk;迫使绞国与楚订立城下之盟,得胜而归。又如春秋时,齐国军师孙膑,用减灶的办法,将魏兵诱入埋伏圈,而杀了魏将庞涓,也是一例。

【计名解析】

抛砖引玉:砖,喻指肤浅的见识或拙劣的作品;玉,喻指有价值的言论或精湛的作品。抛出不值钱的砖,引来极金贵的玉。一般作以文会友的自谦词。比喻以引出同道者的#guoxue666-com;论或文艺珍品为目的,而自己首先提出肤浅见识或粗糙作品。#-666kk;事中常指,主动给敌#-666aa;一点小的好处,使敌#-666aa;上钩,借此获取大的胜利。即以小的代价获取大的利益。“引玉”是目的,“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所施的手段。

〖计名源出〗

“抛砖引玉”一语出自《传灯录》。传说唐朝诗#-666aa;常建,非常敬佩赵嘏的诗才,几次想要求取赵嘏的诗而不可得。一次,他听说赵嘏要来苏州,认为机会难得,便想出了一个诱请赵嘏作诗的妙计。他断定赵嘏来苏州后,一定要去游灵岩寺,就先在寺前一个显眼的地方,写了言犹未尽的两句诗,赵嘏看到后,果然提笔在后面续了两句,这样四句#-666ff;在一起,便成了一首完整的绝句。因为赵嘏后续的两句比常建的两句要好,所以后人就称常建的这种做法是抛砖引玉。

此计用于#-666kk;事,是指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迷惑、诱骗敌人,使其懵懂上当,中我圈套,然后乘机击败敌人的计谋。“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砖”,指的是小利,是诱饵;“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引玉”,才是目的,“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钓鱼需用钓饵,先让鱼儿尝到一点甜头,它才会上钩;敌人占了一点便宜,才会误入圈套,吃大亏。

【实例解读】

商鞅徙木立信

用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敌#-666aa;。诱惑成#-666ii;后,便可打击这种愚蒙之#-666aa;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