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 三十六计 » 第五套并战计 >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原文解释

【原文】

伪作note-name:伪作1伪作:假装、佯装。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note-name:静不露机2静不露机:静,平静、沉静;机,机密、秘要,这里是指心机。云雷屯note-name:云雷屯3云雷屯:语出《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意为某种#-666kk;事行动好比以云势压住雷动,不露机巧,而一旦爆发攻击,就会出其不意获得胜利。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宁肯装作无知不要行动,也不要假装聪明而轻举妄动。要保持沉着、镇定,不泄露一点机密。就像雷霆突然发作,给予敌#-666aa;出其不意的打击,这是从《周易屯》卦中“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原文翻译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宁肯装作无知不要行动,也不要假装聪明而轻举妄动。要保持沉着、镇定,不泄露一点机密。就像雷霆突然发作,给予敌#-666aa;出其不意的打击,这是从《周易屯》卦中“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原文注释】

〔1〕伪作:假装、佯装。

〔2〕静不露机:静,平静、沉静;机,机密、秘要,这里是指心机。

〔3〕云雷屯:语出《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意为某种#-666kk;事行动好比以云势压住雷动,不露机巧,而一旦爆发攻击,就会出其不意获得胜利。

〔4〕司马懿之假病昏以诛曹爽:司马懿,三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666aa;,字仲达。初为曹操主簿,多谋略,善权变,后任太子中庶士,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时,任大将#-666kk;,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曹芳即位,他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杀曹爽,专国政;曹爽,三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字昭伯,曹操侄孙。魏明帝时,为武卫将军。曹芳即位,他与司马懿受遗诏#-666cc;同辅政,用何晏为心腹,与司马懿争夺政权,被司马懿所杀。

〔5〕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巾帼,我国古代妇女的头巾与发饰;假请命,假装上表请命;老,疲劳,这里作使动词,意为使疲劳。全句意为:司马懿接受诸葛亮送来的妇女#-666hh;饰,不因受到侮辱而被激怒,依然假装上表请命拒不出战,以此来疲劳蜀#-666kk;

〔6〕机变:这里是指机谋。

〔7〕静屯似痴:像屯卦所要求的那样,沉静得近乎痴呆。

〔8〕南俗尚鬼:南俗,南方的风俗;尚鬼,崇拜鬼#-666nn;

扩展阅读

【计名解析】

假痴不癫:假,伪造的、不真实的;痴,呆傻、愚笨;癫,因精#-666nn;错乱而疯狂。指表面上装作痴呆、愚笨而内心却非常清醒。用在#-666kk;事上指为了麻痹对方或为了隐瞒自己的士兵,而伪装笨拙,但是行动起来却又极其诡秘。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术。在形势对己不利的情况下,表面上装疯卖傻,给#-666aa;碌碌无为的印象,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实际上却在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

假痴不癫重点在一个“假”字,一定要在表面做好伪装,而内心必须保持清醒。

〖计名源出〗

本计计名是从民间俗语“装疯卖傻”、“装聋作哑”等转化而来。在日常生活中,#-666aa;们为了回避某种矛盾,或者为了度过某种危难,或者为了对付某个势力强大的对手,在一定时期内,故意装作愚蠢、呆痴,行“韬晦”之计,以求保存自己,然后等待时机,战胜对手。传说中的箕子佯狂就是运用此计的一个典型。

殷商时期,纣王的太师箕子因无法劝说纣王放弃暴政,便佯装痴傻。一次,纣王作长夜之饮,喝得酩酊大醉,连年月日都忘记了,问左右的#-666aa;。大家因畏惧纣王凶残,都跟着说不知道。于是,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想了一下,也说自己不知道。左右的人感到奇怪,便问箕子道:“你明明知道,为什么也说不知道呢?”箕子回答说:“纣王是天子,他终日沉溺酒色,连年月日都搞不清了,这说明殷朝快要亡国了。一国的人因害怕纣王凶残无道都说不知道的事情,#-666ll;#-666ll;我说知道,那我的性命不是危在旦夕了吗?所以,我也假装酒醉说搞不清啊!”这便是箕子使的“假痴不癫”之计。以后,人们把它运用于#-666kk;事上,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举行兵变,主要是作为一种欺骗的手段,以图麻痹对手,以便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发起攻击;二是作为一种愚兵之计。

【实例解读】

斯大林喜怒不形于色

假痴不癫作为一种政治权术,为政治家所惯用,为的是在形势不利情况下,装疯卖傻,碌碌无为,避免政敌对自己的警觉,以伺时机,后发制#-666aa;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聚集在柏林附近,举行波茨坦会议。就在此次会议前夕,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爆炸了#-666aa;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新上任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带着这份喜悦,趾#guoxue666-com;气扬地步入会场,与前几天的他简直判若两#-666aa;

杜鲁门以为,美国有了原子弹之后,他这个美国总统就可以目空一切了。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杜鲁门在会场上想试探一下斯大林的反应,试一试美国核威慑的力量。结果如何呢?据杜鲁门回忆,7月24日那天,他向斯大林提到“一种破坏力特别巨大的新武器”,然后他和丘吉尔密切注视斯大林的表情。令他失望的是,斯大林听后木然地坐在椅子上,好像没有听懂,也似乎没有听见。杜鲁门自讨没趣。

其实,斯大林当时听得很清楚,而且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离开会场之后,立即指示国内加快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四年之后,苏联也有了这种“新武器”。试想,如果斯大林当时不采取“假痴不癫”的策略,而是表示惊讶或者恐惧,不仅会使杜鲁门得到很大的心理满足,而且对苏联研制原子弹的保密工作也将十#-666dd;不利。

死敌开店

伦敦的#-666hh;装商布莱克兄弟二人开了一家#-666hh;装店,他们的#-666hh;务十#-666dd;热情。每天,哥哥都站在服装店的门口,向行人推销。但是,这兄弟二人都有些“聋”,经常听错话。

经常是,两兄弟中的一个,热情地把顾客拉到店中,反复介绍某件衣服是如何地物美价廉,穿上后又是如何的得体和漂亮。经过这样劝说一番之后,顾客总会无可奈何地说:“这衣服多少钱?”

“耳聋”的大布莱克先生把手放在耳朵上问道:“你说什么?”

顾客又高声问一遍:“这衣服多少钱?”“噢,你问多少钱呀,等我问一下老板。十#-666dd;抱歉,我的耳朵不好。”他转过身去向那边的弟弟大声喊道:“喂,这套全毛的衣服卖多少钱?”

小布莱克站起身来,看了顾客一眼,又看了看服装,然后说:“那套嘛,〔72〕美元。”

“多少?”

“72美元。”老板高喊道。

他回过身来,微笑着向顾客说:“先生,42美元一套。”

顾客一听,随即赶紧掏钱买下了这套便宜的衣服,溜之大吉。其实,布莱克兄弟两人的耳朵一点也不聋,而是借“聋”给想占小便宜的人造成一种错觉来促销。事实上,这两兄弟采用此种方法经营得非常成#-666ii;,赚了不少钱,供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上大学。

美国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

在美国的凤凰城,有两家专卖廉价商品的商店,一家名叫努卡廉价商店,而另一家则称迪尔廉价商店。这两家的店面相邻,但店主却是死对头。长期以来,一直就各自商店的销售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一天,迪尔廉价商店的橱窗中挂出一幅广告,上书:出售亚麻布被单,瑕微疵小,价格低廉,每床售价6.50美元。

居民们看到这则消息,纷纷奔走相告,趋之若鹜。但同往常一样,没过多久,隔壁努卡廉价商店的橱窗里赫然出现了这样一则广告:我店的被单与隔壁的相比,犹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亲密关系一样,注意价格:每床5.95美元。

这样一来,拥向迪尔廉价商店的人们看到隔壁卖得比这里更便宜,马上放弃了这里的交易,转而拥向另一家努卡廉价商店,一齐挤进店内,只消片刻,被单就被蜂拥而至的人们抢买一空。

像这样的竞争在这两家商店之间可以说从未间断过。忽而东风压倒西风,忽而西风压倒东风,无尽无休。而当地的居民也总在盼望他们之间的竞争。因为他们的竞争会给人们带来好运气,可以用很少的钱就买到十分“便宜”的商品。

除了利用广告相互压价竞争外,两家商店的老板还常常站在各自的商店门口,相互指责、对骂,甚至拳脚相加,场面十分激烈,但最终总有一方败下阵来,才能停止这场残酷的“战斗”。这时等待已久的市民们则好比在比赛场上听到起跑令一般拥向胜利一方的商店,将店内的商品一抢而空,不论能买到什么样的商品,他们都感到很惬意。

就这样,两家商店的矛盾在当地最为著名、最为紧张,也最为持久。而附近的居民却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买到了各种物美价廉的商品。他们总在盼望着两家商店的“战斗”再起,好使自己从中获益。这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两家商店的主人也老了。突然有一天,努卡廉价商店的铺面上了锁,老板搬走了,而他们跟迪尔廉价商店相互竞争的场面也随之不见了。对此人们都有些失望,大概是因为失去了竞争对手,不久迪尔廉价商店的老板也将自己的商店拍卖,随之搬走了。从此,附近的居民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两个带给他们刺激和利益的怪人。

直到有一天,商店的新主人前来清理财产时,发现了一桩令人费解的事情:两家商店间有一条秘密通道相连;在楼上,还有一道门连接两家老板的卧室。

这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有些惊讶,猜不透昔日“仇敌”的卧室为什么会相通。

经过好事之人的多方打探,事实真相让人一片哗然:这两个“死敌”,原来竟是一对亲兄弟,他们平时的咒骂、威胁、互相攻击,都是人为扮演的。所有的“战斗”都是骗局。因为在他们两个人的“战斗”中,不论哪一方胜利了,只不过是由胜利一方把失败一方的货物一齐卖掉罢了。

几十年来,他们就是这样通过不间断地“战斗”蒙蔽当地的消费者,来攫取利益的。“假痴不癫”实质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企图,常以假痴来迷惑众人,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使人上当,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