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 三十六计 » 第五套并战计 >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原文解释

【原文】

借局布势note-name:借局布势1借局布势:借助某种局诈的方法,布成一定的阵势。力小势大note-name:力小势大2力小势大:兵力小而声势却造得很大。力,指#-666kk;队的兵力;势,指的是声势。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note-name: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3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周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吉。”意为:大雁从#guoxue666-com;空慢慢落到大地上,它那美丽的羽毛可使它更显得雄姿焕发。把它用于#-666kk;事上,就是用“树上开花”计使本来实力弱小的军队显得声势浩大,这正是从渐卦上九爻辞所获得的启发。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借用诈局的方法布成有利阵势,虽然兵力很弱,但声势却显得很强大。就像鸿雁由#guoxue666-com;空慢慢落到大地上,全凭羽毛丰满的双翼助长气势。这是从《周易渐》中“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一语中获得的启示。

原文翻译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借用诈局的方法布成有利阵势,虽然兵力很弱,但声势却显得很强大。就像鸿雁由#guoxue666-com;空慢慢落到大地上,全凭羽毛丰满的双翼助长气势。这是从《周易渐》中“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一语中获得的启示。

【原文注释】

〔1〕借局布势:借助某种局诈的方法,布成一定的阵势。

〔2〕力小势大:兵力小而声势却造得很大。力,指#-666kk;队的兵力;势,指的是声势。

〔3〕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周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吉。”意为:大雁从#guoxue666-com;空慢慢落到大地上,它那美丽的羽毛可使它更显得雄姿焕发。把它用于#-666kk;事上,就是用“树上开花”计使本来实力弱小的军队显得声势浩大,这正是从渐卦上九爻辞所获得的启发。

扩展阅读

【按语译文】

这棵树本来不能开花,却可以#-666aa;为地使花开在上面。把彩色的绸缎剪成花朵粘在树上,那些不仔细观看的#-666aa;就不易察觉,这样便可以使美丽的花朵与树枝交相辉映。互相衬托,造成一棵巧妙逼真的完整花树。这其实是指把精兵安置在友#-666kk;的阵式中,造成强大的声势来威慑敌#-666kk;的方法。

【计名解析】

树上开花:该词是从“铁树开花”转化来的。在#-666kk;事上指借着别#-666aa;的声势来壮大自己的#-666kk;威,以慑#-666hh;#-666aa;的一种谋略。

在此计中,“树”指的是那些被借来张势的东西,它可能是别#-666aa;的声势,也可能是别人的力量,还可能是客观的态势。“树”是“花”的依傍,所以一定要精心选好“树”,不仅如此,还要巧妙布置好“花”,即要善于伪装。

〖计名源出〗

本计计名出自古时一些战例。所谓“树上开花”,在#-666kk;事上一般是指,在敌强我弱,遭到敌军攻击压力的形势下,我军采取某些方法,制造种种假象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以迷惑敌军,或将其引走,或将其击退,或将其歼灭。三国时期,张飞在当阳桥以三十余名骑兵,吓退曹操追击刘备的数万大军,就是用的这种计谋。无人不知张飞是一员猛将,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有着超人的谋略。刘备起兵之初,与曹操交战,多次失利。刘表死后,刘备在荆州,势孤力弱。这时,曹操领兵南下,直达宛城。刘备慌忙率荆州军民退守江陵。由于老百姓跟着撤退的人太多,导致撤退的速度非常慢。曹兵追到当阳与刘备的部队打了一仗,刘备败退,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乱军中被冲散了。刘备只得狼狈败退,令张飞断后,阻截追兵。张飞只有二三十个骑兵,怎敌得过曹操的大队人马?可张飞临危不惧,临阵不慌,眉头稍皱,顿时心生一计。他命令所率的二三十名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张飞一人骑着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地站在长坂坡的桥上。

追兵赶到,见张飞#-666ll;自骑马横矛站在桥上,好生奇怪,又看见桥东树林里尘土飞扬,追击的曹兵马上停止前进,以为树林之中定有伏兵,便没有贸然进攻。就这样,张飞只带二三十名骑兵,便阻止住了追击的曹兵,让刘备和荆州军民顺利撤退,靠的就是这“树上开花”一计。

【实例解读】

贺龙巧施草帽计用于#-666kk;事上,“树上开花”是一种并战计,和“偷梁换柱”一样,都是和友#-666kk;作战时控制友#-666kk;并歼击敌军的战略。偷梁换柱,是以自己的精锐之师安插在友军的梁柱部位,以操纵友军,并兼吞友军。树上开花,是“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是以友军为树为枝,以我军为花朵,即以友军为梁为柱,我军为辅为助,以友军之主力破敌,消耗友军实力,而保存了我军实力,是一箭双雕之计。

1932年夏天,贺龙在江西开辟根据地,白军向江西根据地发起了围剿。红军只有八百#-666aa;,白军却有三千二百#-666aa;,军力对比是四比一。贺龙无法与敌#-666aa;硬拼,只有拖着敌人在山里转磨,红军前面走,敌人后面追,无法摆脱。

这天,贺龙下令买来了几千顶草帽,在草帽檐上写上“中国工农红军”六个红漆大字,每人发四顶,并且命令:“别的东西可以丢,就是不准丢草帽。”

夜幕降临,红军宿营,白军也宿营。白军司令得意地对参谋长说:“我们追贺龙追了好多天,都在大山里转,缺乏战机。明天,红军过了石虎山,就是平马川了。这平马川东西长二十华里,南北宽十五华里,无山无树,无遮无拦,贺龙就是插上翅膀,也要一个半小时才能飞出平马川。等红军一到平马川,我们就通知长沙空军,飞机只要半个小时就可到达,保管炸得他贺龙片甲不留。”说罢,又是一阵大笑。

第二天一早,红军吹起了响亮的军号,整装出发;白军也急忙吹起紧急集#-666ff;的军号。双方又开始了远走比赛。红军翻过石虎山,回头望,白军离得还很远,贺龙竟命令部队原地休息,等待追兵。战士们都感到奇怪,哪有两军交战,等待敌军来追击的道理?

红军等了足足二十#-666dd;钟,才望见白军从山头上翻过来。贺龙命令部队:“戴上草帽,跑步前进!”

白军司令骑在马上看见红军已经进入了平马川,急忙通知长沙空军快来飞机轰炸红军。

贺龙这时却命令战士:“边走边扔草帽。”

这时正是炎热的夏天,头上的太阳像把火伞。白军追进平马川,一见地上有草帽,一个个捡起草帽就往头上戴。白军司令见了得意扬扬地对参谋长说:“人都说贺龙厉害,这下子却被我们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回去不说别的,光缴获这几千顶草帽,我们就可以升官领奖发大财了。”

正说话间,只听到天空“嗡嗡”的飞机引擎声,五架国民#-666bb;空军轰炸机已飞到了平马川上空。白军司令兴奋地大喊:“弟兄们,咱们的飞机来了,贺龙跑不掉啦!”

谁知白军司令话音刚落,就见五架飞机一齐俯冲下来,“轰!轰!轰!”炸弹一颗接一颗地在白军队伍中爆炸,炸得白军官兵血肉横飞。那机枪子弹就像一阵狂风刮过,白军官兵则像被割的麦子似的纷纷倒地。

“他妈的!瞎了你们的狗眼了,怎么炸自家人!”白军司令气得哇哇乱叫。

还是参谋长机灵,他大声狂叫:“快把草帽扔掉!快把草帽扔掉!飞机把咱们当成红军啦。”白军官兵急忙乱扔草帽,但是已经丝毫不起作用了,敌军飞机硬是将白军当成了红军,一个劲儿地朝白军队伍又扔炸弹又打机枪。直到将炸弹扔光,子弹打完,这才晃了晃铁翅膀,飞回长沙领赏去了。

三千二百名白军,死的死,伤的伤,横七竖八地躺在平马川地上,活下来的还不到二百人。

敌人飞机轰炸前,贺龙早已命令红军战士散开,各自依托田埂、坟堆隐蔽起来。等到飞机一走,他们无一伤亡,一跃而起,冲向残余白军。二百名残余白军连同司令,乖乖地举手当了俘虏。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