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素书》 » 正道章 >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原文解释

【原文】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注释】

注曰:迫于利害之际,而确然守义者,此不回也。

王氏曰:“设官定位,各有掌管之事理。#-666dd;守其职,勿择干办之易难,必索尽心向前办。不该管之事休管,逞自己之聪明,强搀揽而行为之,犯不#-666ff;管之事;若不误了自己之名爵,职位必不失废。

避患求安,生无贤易之名;居危不便,死尽效忠之道。侍奉君王,必索尽心行政;遇患难之际,竭力亡身,宁守仁义而死也,有忠义清名;避仁义而求生,虽存其命,不以为美。故曰: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临患难效力尽忠,遇危险心无二志,身荣名显。快活时#-666dd;,同#-666cc;受用;事急、国危,却不救济,此是忘恩背义之#-666aa;,君子贤#-666aa;不肯背义忘恩。如李密与唐兵阵败,伤身坠马倒于涧下,将士皆散,唯王伯当一#-666aa;在侧,唐将呼之,汝可受降,免你之死。伯当曰:忠臣不事二主,吾宁死不受降。恐矢射所伤其主,伏身于李密之上,后被唐兵乱射,君臣迭尸,死于涧中。忠臣义士,患难相同;临危遇难,而不苟免。王伯当忠义之名,自唐传于今世。”

【解读】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揽权,也不越权,做好自己#-666dd;内的事情。在生死之间,以大义为先,义无反顾,不贪生怕死,即孟子所谓舍生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