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原文解释
原文(一)
8–7–1 凡锡,中国偏出西南郡邑,东北寡生。古书名锡为“贺”者,以临贺郡产锡最盛而得名也①。今衣被天下者,独广西南丹、河池二州居其十八,衡、永②则次之。大理、楚雄即产锡甚盛,道远难致也。
翻译(一)
锡在中国的#-666dd;布偏于西南各地,东北很少。古书中将锡称为“贺”,因为临贺县产锡最盛,故而得此名。现在供应全国的锡,单是广西南丹、河池这两个州就占十#-666dd;之八,衡州、永州次之,云南的大理、楚雄虽然产锡甚多,但路途遥远,难以运输。
原文(二)
凡锡有山锡、水锡两种,山锡中又有锡瓜、锡砂两种。锡瓜块大如小瓠,锡砂如豆粒,皆穴土不甚深而得之,间或土中生脉充牣,致山土自颓,恣人拾取者(图8–11)。水锡衡、永出溪中,广西则出南丹州河内(图8–12)。其质黑色,粉碎如重罗面。南丹河出者,居民旬前从南淘至北,旬后又从北淘至南。愈经淘取,其砂日长,百年不竭。但一日功劳,淘取煎炼,不过一斤。会计炉炭资本,所获不多也。南丹山锡出山之阴,其方无水淘洗,则接连百竹为枧,从山阳枧水淘洗土滓,然后入炉。8-12
翻译(二)
锡有山锡、水锡两种,山锡中又有锡瓜、锡砂两种。锡瓜块大如小葫芦,锡砂像豆粒,都是挖土不甚深便可得到。有时土中矿脉充斥,便从山土下落,任#-666aa;拾取。水锡出于衡州、永州的小河中,广西则产于南丹州境内的河中。其质地为黑色粉状,像用罗筛过的面似的。南丹河里所产的水锡,居民在前十天从南淘到北,后十天又从北淘向南。越是淘取,砂锡越是日渐生长,百年不竭。但劳累一天,淘洗、熔炼后不过得一斤锡。再将炉炭成本计算在内的话,所获之利并不多。南丹山锡产于山的背阴,其地无水淘洗,可用许多竹筒接成水槽,从山的阳坡引水淘洗土滓,然后入炉。
原文(三)
8–7–3 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①,方始沛然流注(图8–13)。或有用人家炒锡剩灰勾引者,其炉底炭末、瓷灰铺作平池,旁安铁管小槽道,熔时流出炉外低池。其质初出洁白,然过刚,承锤即拆裂。入铅制柔,方充造器用。售者杂铅太多,欲取净则熔化,入醋淬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②。出锡唯此道。方书云马齿苋取草锡者③,妄言也。谓砒为锡苗者④,亦妄言也。
翻译(三)
炼锡时也用洪炉,炉内装入锡砂数百斤,堆架起来的木炭也用数百斤,鼓风熔炼。火力到时,如锡砂还不能立刻熔化,就要投入少量铅作引子,锡才开始顺畅地流出。也有用别处炼锡时剩下的炉渣作引子的,此时炉底下用炭末、瓷器粉末铺成平池,旁边安装铁管作为小槽道,锡熔化时就会流出到炉外的低池内。锡刚出炉时颜色洁白,然而太脆,一锤打便要破裂。向锡中加入铅才能使其变柔,这样才能用来制造器物。卖锡的#-666aa;在其中掺杂的铅太多,要想提纯,便将其熔化后放入醋中淬八、九次,铅便会化成灰而除去。生产锡只有这个方法。炼丹术著作中说,从马齿苋可取得草锡,这是荒诞的说法。所谓砒是锡矿苗的说法,也是荒诞的。
原文 | 翻译 |
8–7–1 凡锡,中国偏出西南郡邑,东北寡生。古书名锡为“贺”者,以临贺郡产锡最盛而得名也。今衣被天下者,独广西南丹、河池二州居其十八,衡、永则次之。大理、楚雄即产锡甚盛,道远难致也。 | 锡在中国的#-666dd;布偏于西南各地,东北很少。古书中将锡称为“贺”,因为临贺县产锡最盛,故而得此名。现在供应全国的锡,单是广西南丹、河池这两个州就占十#-666dd;之八,衡州、永州次之,云南的大理、楚雄虽然产锡甚多,但路途遥远,难以运输。 |
凡锡有山锡、水锡两种,山锡中又有锡瓜、锡砂两种。锡瓜块大如小瓠,锡砂如豆粒,皆穴土不甚深而得之,间或土中生脉充牣,致山土自颓,恣人拾取者(图8–11)。水锡衡、永出溪中,广西则出南丹州河内(图8–12)。其质黑色,粉碎如重罗面。南丹河出者,居民旬前从南淘至北,旬后又从北淘至南。愈经淘取,其砂日长,百年不竭。但一日功劳,淘取煎炼,不过一斤。会计炉炭资本,所获不多也。南丹山锡出山之阴,其方无水淘洗,则接连百竹为枧,从山阳枧水淘洗土滓,然后入炉。 | 锡有山锡、水锡两种,山锡中又有锡瓜、锡砂两种。锡瓜块大如小葫芦,锡砂像豆粒,都是挖土不甚深便可得到。有时土中矿脉充斥,便从山土下落,任#-666aa;拾取。水锡出于衡州、永州的小河中,广西则产于南丹州境内的河中。其质地为黑色粉状,像用罗筛过的面似的。南丹河里所产的水锡,居民在前十天从南淘到北,后十天又从北淘向南。越是淘取,砂锡越是日渐生长,百年不竭。但劳累一天,淘洗、熔炼后不过得一斤锡。再将炉炭成本计算在内的话,所获之利并不多。南丹山锡产于山的背阴,其地无水淘洗,可用许多竹筒接成水槽,从山的阳坡引水淘洗土滓,然后入炉。 |
8–7–3 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图8–13)。或有用人家炒锡剩灰勾引者,其炉底炭末、瓷灰铺作平池,旁安铁管小槽道,熔时流出炉外低池。其质初出洁白,然过刚,承锤即拆裂。入铅制柔,方充造器用。售者杂铅太多,欲取净则熔化,入醋淬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出锡唯此道。方书云马齿苋取草锡者,妄言也。谓砒为锡苗者,亦妄言也。 | 炼锡时也用洪炉,炉内装入锡砂数百斤,堆架起来的木炭也用数百斤,鼓风熔炼。火力到时,如锡砂还不能立刻熔化,就要投入少量铅作引子,锡才开始顺畅地流出。也有用别处炼锡时剩下的炉渣作引子的,此时炉底下用炭末、瓷器粉末铺成平池,旁边安装铁管作为小槽道,锡熔化时就会流出到炉外的低池内。锡刚出炉时颜色洁白,然而太脆,一锤打便要破裂。向锡中加入铅才能使其变柔,这样才能用来制造器物。卖锡的#-666aa;在其中掺杂的铅太多,要想提纯,便将其熔化后放入醋中淬八、九次,铅便会化成灰而除去。生产锡只有这个方法。炼丹术著作中说,从马齿苋可取得草锡,这是荒诞的说法。所谓砒是锡矿苗的说法,也是荒诞的。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本草纲目》(1596)卷八锡条云:“方术家谓之贺,盖锡以临贺出者为美也。”临贺:今广西贺县。
②衡、永:今湖南衡阳、江永。
【注释】
①锡难熔时加少量铅,成为铅锡#-666ff;金可降低熔点、增加流动性。如铅锡#-666ff;金中含铅10%,则#-666ff;金熔点为216℃;含20%铅则熔点为200℃,含30%时熔点降至185℃。
②在含铅的锡中加醋,则铅变为醋酸铅(熔点280℃),锡的熔点为232℃,故铅化成灰而除去。
③按《本草纲目》卷九水银条引宋#-666aa;苏颂《图经本草》(1061)云,马齿苋十斤烧后得水银八两,名曰草汞,没有提到可取得锡。马齿苋:马齿科草本植物Portulaca oleracea。
④《本草纲目》卷十砒石条称砒“乃锡之苗”。查中国锡矿床多含毒砂(内有砷),故作者对此说批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