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天工开物》 » 简介 > 如何研读《天工开物》 > 第2节

如何研读《天工开物》 第2节

为读懂原著,还要了解其所引典故的含义。在这方面,《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佩文韵府》、《辞源》等工具书会提供帮助。如《粹精》中有“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之语,引自《易经·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小过”为《易经》第六十二卦卦名,卦象是如何研读《天工开物》插图,艮下震上,艮为山主静,震为雷主动,此处杵臼工作原理从“小过”卦象得到启发,臼在下静止,杵在上运动。又如武器章有“《汉书》名蹶张材官”之语,出于《汉书·申屠嘉传》:梁人申屠嘉“以材官蹶张”,唐人颜师古注:“材官之多力,能脚踏强弩而张之。”以手张曰臂张,以脚踏弩为蹶张。于是意义便明白了。还有像“天工开物”、“家食之问”等等,都要找出原典所在、弄清真实含义。书中有些人名、地名也要查考。如《珠玉》章说金代采珠于蒲里路,查考后得知实为金代上京的蒲与路,在今黑龙江省克东,则“蒲与路”又误为“蒲里路”了。又《陶埏》讲“龙泉华琉山下,有章氏造窑”,查考后实为龙泉县南的琉华山,非华琉山也。《舟车》、《珠玉》章提到“平江伯陈某”、“宋朝李招讨”,必须查到其本传。前者指陈瑄(1365—1433)字彦纯,合肥人,永乐时被封为平江伯,并任总兵官、总督漕运,议造平底运粮浅船,事见《明史》本传。后者指李重诲(946—1013),金城人,宋太宗时任郑州马步都指挥使,累官至缘边十八砦招安制置使,见《宋史》本传。经这番查考,我们的认识便提高一步。

受过科学教育的现代读者,常能用已掌握的科学知识辨明《天工开物》中的某种提法是否正确,不必受其拘束,尽可独立思考。如书中说水晶“未离穴时如绵软,见风尘方坚硬”、玉只有绿、白二色,有色者非玉,宝石皆出井中,日本国有造纸不用帘的,等等,今天看来都不妥当。有时要参阅专业书籍或靠专业知识,才能领会《天工开物》某处原文含义。那时没有温度计,对反应温度的描述还不能说出度数,但利用现代知识就能加深理解。如《五金》章讲以铜与炉甘石炼制黄铜时炉甘石“烟洪飞损”,后改用锌。我们知道碳酸锌从300℃开始分解,则“烟洪飞损”时炉温必在300℃以上,而锌的熔点419.5℃,沸点为907℃,因此用锌更好。又书中讲造竹纸用纸药水,原文未提来自何种植物,只注曰“形同桃竹叶,方语无定名”,颇费解。但手工造纸技术的专业知识表明,此处既非桃叶也非竹叶,而是杨桃藤即猕猴桃藤(Actinidia chinensis)植物的枝条。古今造手工纸常用杨桃藤为纸药。而桃为蔷薇科樱桃属、竹属禾本科,二者叶形并不像杨桃藤,而此处“竹”字或系衍文。《燔石》章石灰节也曾提到杨桃藤汁作黏剂。

这里找出《天工开物》中一些差错,不是意在贬低它,而是为了排除差错,保留其全部精华。为进一步了解此书,还可以参阅专家们写的对此书的有关研究作品及各有关专业著作。研读此书,当然首先要读懂原文全部含义,一般说书中一些文字不难看懂。遇有难字可查字典及辞书,遇到难句则需反复推敲方能理解。现在此书已有了日文、英文、韩文及部分德、法文译本,更有了汉语白话译本,看起来更方便了。这些译本可供读者参考,遇有不同理解还要以原文为准。研读《天工开物》是为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实态,继承并发扬科学文化遗产,吸取其精华而剔除其糟粕。通过与古代其他中外著作对比,找出该书所作出的新贡献及其独到之处,从而评价其历史地位。也可发现其中不足,而予以补正。作为一般读者,通过文字说明和插图来阅读并欣赏这部古典科技著作,有如畅游明代科技大观园一样,会获得思想养料和乐趣。作为专业读者,阅读此书会发掘很多科技史料及社会经济史料,供作分析、论述某一课题的素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