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挺经》 » 卷五 坚忍 > 稍论时事,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

稍论时事,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自警也。余生平作自箴联句颇多,惜皆未写出。丁未年在家作一联云:“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曾用木板刻出,与此联略相近,因附识之于。 夜阅《荀子》三篇,三更尽睡,四时即醒,又作一联云:“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至五更,又改作二联,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一云:“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原文解释

原文(一)

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note-name:注解[1]1注解[1]:竭力:用尽全力,尽力。。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自警也。余生平作自箴联句颇多,惜皆未写出。丁未年在家作一联云:“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曾用木板刻出,与此联略相近,因附识之于。

翻译(一)

在议论时事时,我说应当挺起骨头,尽力坚持。三更时难以入睡,于是撰写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以自警。我曾经写过很多的联句自箴,可惜都没有写出留下来。丁未年在家里作的联句是:“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guoxue666-com;。”曾经用木板刻写出来,与这个联句有些近似,所以就附在这里。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夜阅《荀子》三篇,三更尽睡,四时即醒,又作一联云:“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至五更,又改作二联,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一云:“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翻译(二)

夜里读了《荀子》的三篇文章,三更末才睡,四更时又醒来,又作了一联:“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到五更时,又修改了两联,一联是:“取#-666aa;为善与#-666aa;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另一联是:“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666aa;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原文翻译

稍论时事,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自警也。余生平作自箴联句颇多,惜皆未写出。丁未年在家作一联云:“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曾用木板刻出,与此联略相近,因附识之于。

在议论时事时,我说应当挺起骨头,尽力坚持。三更时难以入睡,于是撰写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以自警。我曾经写过很多的联句自箴,可惜都没有写出留下来。丁未年在家里作的联句是:“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guoxue666-com;。”曾经用木板刻写出来,与这个联句有些近似,所以就附在这里。

夜阅《荀子》三篇,三更尽睡,四时即醒,又作一联云:“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至五更,又改作二联,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一云:“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夜里读了《荀子》的三篇文章,三更末才睡,四更时又醒来,又作了一联:“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到五更时,又修改了两联,一联是:“取#-666aa;为善与#-666aa;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另一联是:“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666aa;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原文注释】

〔1〕:竭力:用尽全力,尽力。

〔2〕:附识:附记。

扩展阅读

【点评】

坚忍不仅是一种意志力,也是一种修养#-666ii;夫。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坚忍的#-666ii;夫不仅表现在大是大非的取舍上,也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曾国藩屡次检讨自己在家中的所作所为。咸丰八年(1858)十一月十二日,他在家信中写道:“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生嫌衅,实吾度量不闳,辞气不平,有以致之,实有愧于为长兄之道。千愧万悔,夫复何言!……去年我兄弟意见不和,今遭温弟之大变。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果有明征。”咸丰八年(1858)十二月初三日,他又说:“吾去年在家,以小事争竞,所言皆锱铢细故。洎今思之,不值一笑。负我温弟,既愧对我祖我父,悔恨何极!当竭力作文数首,以赎余愆,求沅弟写石刻碑。……亦足少摅我心中抑郁悔恨之怀。”

这种自省自悟,使曾国藩在思想认识和修身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有诗云:“纷纷节候尽平常,西舍东家底事忙?十二万年都小劫,七千余岁亦中殇。蜉蝣身世知何极,蝴蝶梦魂又一场。少昊笑侬情太寡,故堆锦绣富春光。”及至复出,曾国藩在为#-666aa;处世方面不再锋芒毕露。他说:“吾往年在官,与官场中落落不#-666ff;,几至到处荆楱。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这也说明,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日趋世故,变得圆融通达随和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