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弁勇如待子弟之心,尝望其成立,望其发达,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懔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兵勇之不可治哉。原文解释
【原文】
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1注解[1]:“仁者”三句:《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666aa;,己欲达而达人。”。待弁勇如待子弟之心
2注解[2]:弁(biàn)勇:弁兵,士兵。,尝望其成立,望其发达,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
3注解[3]:“礼者”几句:《论语·尧曰》:“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爷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爷子张曰:‘何谓五美?爷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爷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爷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666aa;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爷”。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懔然难犯之象
4注解[4]:懔然:严正貌。,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
5注解[5]:蛮貊: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何兵勇之不可治哉。

【翻译】
带兵的方法,用恩情不如用仁义,用威严不如用礼遇。“仁”的意思就是说,要想自己立身成事,先让别#-666aa;立身;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先要达到别#-666aa;的目的。对待士兵就要像对待自家子弟一样的心情,希望他成事立业,希望他发达兴旺,那么,#-666aa;们自然感恩于你。“礼”的意思,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平等对待,不论人数多寡,不#-666dd;年龄大小,不#-666dd;职位#guoxue666-com;低,不要怠慢侮辱别人,要安适平和而不能骄傲自大。端正衣冠,目光庄严肃穆,人们看见就生敬畏之心,觉得威严持重而不激烈。做事要敬业,待人要稳健,于无形无声中显现出凛然不可犯的气象来,这样,别人自然就能尊重你的威严了。如果能遵守这两个方面,即使是到蛮夷落后的邦国也行得通,又有什么样的士兵不能带领呢?
原文 | 翻译 |
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弁勇如待子弟之心,尝望其成立,望其发达,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懔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兵勇之不可治哉。 | 带兵的方法,用恩情不如用仁义,用威严不如用礼遇。“仁”的意思就是说,要想自己立身成事,先让别#-666aa;立身;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先要达到别#-666aa;的目的。对待士兵就要像对待自家子弟一样的心情,希望他成事立业,希望他发达兴旺,那么,#-666aa;们自然感恩于你。“礼”的意思,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平等对待,不论人数多寡,不#-666dd;年龄大小,不#-666dd;职位#guoxue666-com;低,不要怠慢侮辱别人,要安适平和而不能骄傲自大。端正衣冠,目光庄严肃穆,人们看见就生敬畏之心,觉得威严持重而不激烈。做事要敬业,待人要稳健,于无形无声中显现出凛然不可犯的气象来,这样,别人自然就能尊重你的威严了。如果能遵守这两个方面,即使是到蛮夷落后的邦国也行得通,又有什么样的士兵不能带领呢? |
【原文注释】
〔1〕:“仁者”三句:《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666aa;,己欲达而达人。”
〔2〕:弁(biàn)勇:弁兵,士兵。
〔3〕:“礼者”几句:《论语·尧曰》:“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爷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爷子张曰:‘何谓五美?爷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爷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爷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666aa;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爷”
〔4〕:懔然:严正貌。
〔5〕:蛮貊: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扩展阅读
【点评】曾国藩认为,带勇之法的要领,一是仁礼并用,二是恩威兼施。“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这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统一的。在恩仁方面,曾国藩强调以义理来带兵,编写了浅显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歌谣式营规,如《保守平安歌》、《水师得胜歌》、《陆#-666kk;得胜歌》、《爱民歌》、《营规》等,令士兵传唱并遵守;另外,他倡导将领如父兄般对待士兵,士兵也就视将领为父兄,加上湘#-666kk;多为邻里乡#-666bb;的血缘关系,往往能够收到团结#-666kk;心、整肃纪律的良好效果。在威礼方面,曾国藩加强平时的军事训练,从严要求,毫不松懈,要求“练技艺者,刀矛能保身,能刺#-666aa;,枪炮能命中,能及远。练阵法者,进则同进,站则同站,登山不乱,越水不杂”;同时,他还强化将官对部下的专统权,下级绝对#-666hh;从上级,士兵绝对#-666hh;从军官,这从制度上保障了湘军拥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实际上,这是熟读儒书的曾国藩将修齐治平的理论用来管理军队。他说:“将领之管兵勇,如父兄之管子弟。父兄严者,其子弟整肃,其家必兴;溺爱者,其子弟骄纵,其家必败。”又说:“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因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666aa;#-666aa;成材,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妻子亦感恩矣。”曾国藩将家庭伦理移植到军队中来,逐渐形成亲和团结的友善氛围,将官真心对待士兵,士兵也真心爱戴将官,生死与#-666cc;,荣辱同享。打起仗来,自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蔡谔极其赞赏曾国藩的带兵之法,他说:“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