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心雕龙》 » 神思 >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研阅以穷照 ,驯致以绎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 ,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 。规矩虚位 ,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 ,气倍辞前,暨乎篇成 ,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 ,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 ,而求之域表 ;或义在咫尺 ,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 ,无务苦虑 ;含章司契 ,不必劳情也。原文解释

【原文】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1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2,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3,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4!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5;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6。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7 8 9。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10。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11,研阅以穷照 12,驯致以绎辞 13。然后使玄解之宰 14,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15,窥意象而运斤 16。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17。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 18。规矩虚位 19,刻镂无形 2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 21,气倍辞前,暨乎篇成 22,半折心始 23,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 24,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 25,而求之域表 26;或义在咫尺 27,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 28,无务苦虑 29;含章司契 30,不必劳情也。

【翻译】

#-666aa;说:“身在江湖上,心却在朝廷中。”这就是被称为“#-666nn;思”的精#-666nn;活动了。文章在构思时,精#-666nn;活动的范围非常广阔。所以静静地凝神思索,思绪可以上接千年;悄悄地改变了表情,视线好像已通向了万里之外。吟咏之时,似乎发出了珠圆玉润般的声音;眉目之前,仿佛舒卷着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些都是构思的结果吧。所以构思的妙处,在于使精神与外物交游。精神存在于#-666ee;臆之中,情志意气统辖着它的活动关键;外物依靠耳目来感受,语言掌管着它的表达枢纽。枢纽畅通,外物的形貌便能刻画无遗;关键阻塞,精神的活跃便会消失。因此酝酿文思,贵在内心虚静摆脱杂念。疏通心中的阻碍,洗涤净化精神。像储藏珍宝一样积累学问,斟酌事理以丰富才情,研读群书以求透彻理解,从容玩味他#-666aa;作品以寻绎文辞。然后使深得妙理的心灵,按照写作的规则审定绳墨;让见解#-666ll;到的匠心,依据意象中的形象进行创作。这是写文章的首要方法,谋篇布局的重大端绪。构思时精神活动一展开,各种设想纷至沓来。写作技法还未确定如何具体运用,所写对象也还没有刻画成形。想到登山,情思里便充满着山的风光,想到观海,意念中又翻腾起海的波涛,不管作者的自我才情有多少,此时的思绪似与风云一起任意驰骋。当他提笔时,在遣辞行文前,才气倍盛,等到文章写成,效果却仅及预想的一半,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凭空运意,容易显得奇妙,而语言是实实在在的,就难以工巧了。因此,文意来自于构思,语言又受文意支配。三者紧密结#-666ff;,就能天衣无缝,疏远了就会相去千里。有时道理就在心中,却反而去极远之处寻求;有时意思就在眼前,而思路却为山河所阻隔。所以要控制思维、掌握法则,无须苦苦思虑;依照一定的规则,表现美好的事物,不必徒劳情思。

原文翻译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1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2,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3,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4!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5;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6。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7 8 9。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10。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11,研阅以穷照 12,驯致以绎辞 13。然后使玄解之宰 14,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15,窥意象而运斤 16。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17。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 18。规矩虚位 19,刻镂无形 20。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 21,气倍辞前,暨乎篇成 22,半折心始 23,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 24,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 25,而求之域表 26;或义在咫尺 27,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 28,无务苦虑 29;含章司契 30,不必劳情也。

#-666aa;说:“身在江湖上,心却在朝廷中。”这就是被称为“#-666nn;思”的精#-666nn;活动了。文章在构思时,精#-666nn;活动的范围非常广阔。所以静静地凝神思索,思绪可以上接千年;悄悄地改变了表情,视线好像已通向了万里之外。吟咏之时,似乎发出了珠圆玉润般的声音;眉目之前,仿佛舒卷着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些都是构思的结果吧。所以构思的妙处,在于使精神与外物交游。精神存在于#-666ee;臆之中,情志意气统辖着它的活动关键;外物依靠耳目来感受,语言掌管着它的表达枢纽。枢纽畅通,外物的形貌便能刻画无遗;关键阻塞,精神的活跃便会消失。因此酝酿文思,贵在内心虚静摆脱杂念。疏通心中的阻碍,洗涤净化精神。像储藏珍宝一样积累学问,斟酌事理以丰富才情,研读群书以求透彻理解,从容玩味他#-666aa;作品以寻绎文辞。然后使深得妙理的心灵,按照写作的规则审定绳墨;让见解#-666ll;到的匠心,依据意象中的形象进行创作。这是写文章的首要方法,谋篇布局的重大端绪。构思时精神活动一展开,各种设想纷至沓来。写作技法还未确定如何具体运用,所写对象也还没有刻画成形。想到登山,情思里便充满着山的风光,想到观海,意念中又翻腾起海的波涛,不管作者的自我才情有多少,此时的思绪似与风云一起任意驰骋。当他提笔时,在遣辞行文前,才气倍盛,等到文章写成,效果却仅及预想的一半,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凭空运意,容易显得奇妙,而语言是实实在在的,就难以工巧了。因此,文意来自于构思,语言又受文意支配。三者紧密结#-666ff;,就能天衣无缝,疏远了就会相去千里。有时道理就在心中,却反而去极远之处寻求;有时意思就在眼前,而思路却为山河所阻隔。所以要控制思维、掌握法则,无须苦苦思虑;依照一定的规则,表现美好的事物,不必徒劳情思。

扩展阅读

【注释】

1“古#-666aa;”三句:语本《庄子·让王》:“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奈何?’”原意是说身在民间,心却想着朝廷的爵禄。此借言精#-666nn;活动不受空间的限制。形:指身体。魏阙(què):宫殿前#guoxue666-com;大的建筑物,左右各一。此代指朝廷。魏,高。

2凝虑:凝思。凝,专注。

3悄:静。容:容貌,此指表情。

4致:导致。

5关键:原指门闩和加锁的木闩,引申为紧要的部#-666dd;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6枢机:喻事物的关键。

7遁:隐去。

8陶钧:制瓦器上的转轮。引申为酝酿、构思。

9疏瀹(yuè):疏通。五藏:即五脏,此代指心灵。

10澡雪:洗净。

11酌理:斟酌事理。

12阅:阅读观览。穷照:透彻地理解。

13驯:逐渐,有从容之意。绎:抽出,引申为寻究。辞:指他#-666aa;作品的文辞。

14玄解之宰:深得妙理的主宰,即心。

15#-666ll;照:有#-666ll;到的见解。

16运斤:使用斧子,语出《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此喻指熟练地运用写作手法。

17大端:重要的端绪。端,头,头绪。

18涂:即“途”,指头绪。

19规矩:具体的写作技法。虚位:意谓未确定用于何处。

20刻镂:刻画。无形:对象尚未形成。

21方:当。搦(nuò):持。翰:笔。

22暨(jì):及,到。

23半折:对折。心始:开始设想的。

24际:缝隙。

25方寸:指心。

26域表:域外,指极远之处。

27咫尺:喻极近之处。

28秉心:意为控制自己的精#-666nn;活动。秉,操持。

29务:追求。

30含章:含有文采,此指通过写作表现美的事物。司契:掌握规则。司,掌握。契,此指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