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 ,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昔在陶唐 ,德盛化钧 ,野老吐“何力”之谈 ,郊童含“不识”之歌 。有虞继作 ,政阜民暇 。“薰风”诗于元后 ,“烂云”歌于列臣 ,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至大禹敷土 ,九序咏功 ,成汤圣敬 ,“猗欤”作颂 。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 ;大王之化淳 ,《邠风》乐而不淫 。幽、厉昏而《板》、《荡》怒 ,平王微而《黍离》哀 。故知歌谣文理 ,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春秋以后,角战英雄 ,六经泥蟠 ,百家飙骇 。方是时也,韩、魏力政 ,燕、赵任权 ,五蠹、六虱 ,严于秦令,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 ,楚广兰台之宫 ,孟轲宾馆 ,荀卿宰邑 ,故稷下扇其清风 ,兰陵郁其茂俗 ,邹子以谈天飞誉 ,驺奭以雕龙驰响 ,屈平联藻于日月 ,宋玉交彩于风云 。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 。故知炜烨之奇意 ,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原文解释
【原文】
时运交移 1,质文代变 2,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昔在陶唐 3,德盛化钧 4,野老吐“何力”之谈 5,郊童含“不识”之歌 6。有虞继作 7,政阜民暇 8。“薰风”诗于元后 9,“烂云”歌于列臣 10,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至大禹敷土 11,九序咏功 12,成汤圣敬 13,“猗欤”作颂 14。逮姬文之德盛15,《周南》勤而不怨 16;大王之化淳 17,《邠风》乐而不淫 18。幽、厉昏而《板》、《荡》怒 19,平王微而《黍离》哀 20。故知歌谣文理 21,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春秋以后,角战英雄 22,六经泥蟠 23,百家飙骇 24。方是时也,韩、魏力政 25,燕、赵任权 26,五蠹、六虱 27,严于秦令,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 28,楚广兰台之宫 29,孟轲宾馆 30,荀卿宰邑 31,故稷下扇其清风 32,兰陵郁其茂俗 33,邹子以谈天飞誉 34,驺奭以雕龙驰响 35,屈平联藻于日月 36,宋玉交彩于风云 37。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 38。故知炜烨之奇意 39,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40。
【翻译】
时代运数交替变化,文风质朴繁华也代有更迭,古今文风变化的情形和道理,好像是可以谈论的吧!从前在唐尧时代,道德隆盛、教化普及,乡野老#-666aa;有“尧何力于我”的说法,郊外儿童唱着“不识不知”的歌谣。虞舜继之而起,政治昌盛、#-666aa;民安闲。虞舜唱了“南风之薰兮”的诗歌,群臣百工也和着唱起了“卿云烂兮”的诗歌,为什么这些作品非常完美呢?是因为心情愉快歌声平和。到大禹#-666dd;布治理国土,九项政事有条不紊、#-666ii;德受到歌颂,商汤圣明敬慎,因而有了“猗欤那欤”的颂歌。到周文王时#-666ii;德盛大,《周南》的诗歌便勤劳而无怨言;周太王的教化淳厚,《邠风》的诗歌就欢乐而不过#-666dd;。幽王、厉王昏乱,《板》、《荡》之诗就蕴含愤怒,平王时周室衰微,《黍离》诗就有了哀伤的情调。所以可知歌谣的内容和风格,是随着时代政治的变化而变化的,犹如风行水上,水面便会兴起波澜。春秋以后,列国争雄,儒家的六经便被埋没,诸子百家如暴风骤起。在这个时期,韩国、魏国崇尚武力征伐,燕国、赵国任用权谋诈术,所谓五种蛀虫、六类虱子,在秦国的法令中被严格#-666mm;止,只有齐、楚两国,还有些文化学术。齐国在大路旁为学者修建#guoxue666-com;门大宅,楚国扩建了兰台宫,孟轲作为贵宾住在齐国的宾馆中,荀况做了楚国的兰陵令,所以齐国的稷下扬起了清新的学风,楚国的兰陵形成了美好的习俗,邹衍因喜欢谈天说地而驰誉当代,驺奭以善于雕镂文采而天下扬名,屈原的作品可与日月争光,宋玉的文采体现于风云的描写。看他们艳丽的文辞,遮盖了《雅》、《颂》的光芒。可知那种光彩闪耀的奇妙文思,出于纵横变化的诡异风气。
原文 | 翻译 |
时运交移 1,质文代变 2,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昔在陶唐 3,德盛化钧 4,野老吐“何力”之谈 5,郊童含“不识”之歌 6。有虞继作 7,政阜民暇 8。“薰风”诗于元后 9,“烂云”歌于列臣 10,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至大禹敷土 11,九序咏功 12,成汤圣敬 13,“猗欤”作颂 14。逮姬文之德盛15,《周南》勤而不怨 16;大王之化淳 17,《邠风》乐而不淫 18。幽、厉昏而《板》、《荡》怒 19,平王微而《黍离》哀 20。故知歌谣文理 21,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春秋以后,角战英雄 22,六经泥蟠 23,百家飙骇 24。方是时也,韩、魏力政 25,燕、赵任权 26,五蠹、六虱 27,严于秦令,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 28,楚广兰台之宫 29,孟轲宾馆 30,荀卿宰邑 31,故稷下扇其清风 32,兰陵郁其茂俗 33,邹子以谈天飞誉 34,驺奭以雕龙驰响 35,屈平联藻于日月 36,宋玉交彩于风云 37。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 38。故知炜烨之奇意 39,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40。 | 时代运数交替变化,文风质朴繁华也代有更迭,古今文风变化的情形和道理,好像是可以谈论的吧!从前在唐尧时代,道德隆盛、教化普及,乡野老#-666aa;有“尧何力于我”的说法,郊外儿童唱着“不识不知”的歌谣。虞舜继之而起,政治昌盛、#-666aa;民安闲。虞舜唱了“南风之薰兮”的诗歌,群臣百工也和着唱起了“卿云烂兮”的诗歌,为什么这些作品非常完美呢?是因为心情愉快歌声平和。到大禹#-666dd;布治理国土,九项政事有条不紊、#-666ii;德受到歌颂,商汤圣明敬慎,因而有了“猗欤那欤”的颂歌。到周文王时#-666ii;德盛大,《周南》的诗歌便勤劳而无怨言;周太王的教化淳厚,《邠风》的诗歌就欢乐而不过#-666dd;。幽王、厉王昏乱,《板》、《荡》之诗就蕴含愤怒,平王时周室衰微,《黍离》诗就有了哀伤的情调。所以可知歌谣的内容和风格,是随着时代政治的变化而变化的,犹如风行水上,水面便会兴起波澜。春秋以后,列国争雄,儒家的六经便被埋没,诸子百家如暴风骤起。在这个时期,韩国、魏国崇尚武力征伐,燕国、赵国任用权谋诈术,所谓五种蛀虫、六类虱子,在秦国的法令中被严格#-666mm;止,只有齐、楚两国,还有些文化学术。齐国在大路旁为学者修建#guoxue666-com;门大宅,楚国扩建了兰台宫,孟轲作为贵宾住在齐国的宾馆中,荀况做了楚国的兰陵令,所以齐国的稷下扬起了清新的学风,楚国的兰陵形成了美好的习俗,邹衍因喜欢谈天说地而驰誉当代,驺奭以善于雕镂文采而天下扬名,屈原的作品可与日月争光,宋玉的文采体现于风云的描写。看他们艳丽的文辞,遮盖了《雅》、《颂》的光芒。可知那种光彩闪耀的奇妙文思,出于纵横变化的诡异风气。 |
扩展阅读
【注释】。
1时运:世运。移:变化。
2质:质朴。文:文华,文采。
3陶唐:唐尧。
4化:教化。钧:同“均”。
5“野老”句:《文选》卷二六谢灵运《初去郡》诗注引《论衡》:“尧时百姓无事,有五十之民,击壤于涂(途),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力于我也?’”6 “郊童”句:《列子·仲尼》:“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尧乃微#-666hh;游于康衢(大路),闻儿童谣曰:‘立我蒸(众)民,莫匪尔极(指自然之性),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含:此指从口中唱出。
7有虞:虞舜。作:起。
8阜(fù):盛。暇:空闲。
9“薰风”句:《孔子家语·辩乐解》:“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yùn ,怨恨)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薰:温和。元后:元首,指舜。
10“烂云”句:《尚书大传》:“百工相和而歌卿云(祥瑞之气),帝(舜)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八伯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宏于一#-666aa;。’”烂:有光彩。
11敷:#-666dd;布治理。
12九序咏#-666ii;:语本《尚书·大禹谟》:“九#-666ii;惟叙,九叙惟歌。”说九项政事有条不紊,受到歌颂。序:同“叙”,有次序。
13成汤:商汤。
14“猗欤”作颂:《诗经·商颂·那》的首句是“猗与(欤)那(多)与(欤)”,这首诗是赞美商汤的。猗:感叹词。
15姬文:周文王,姬是姓。
16“《周南》”句:《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然勤而不怨矣。’”《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17大王:太王,周文王之祖。化:教化。
18“《邠(bīn)风》”句:《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札观周乐,“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666gg;,其周公之东乎?’”《邠风》:即《豳(bīn)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19幽:周幽王,西周末的昏君。厉:周厉王,也是西周末的昏君。《板》、《荡》:《诗经·大雅》中的讽刺诗,据《诗序》说,都是讽刺周厉王的,幽王是连类而及。
20平王:周平王。周幽王昏乱,导致西周为犬戎所灭,周平王东迁洛邑,为东周第一个天子。微:衰微。《黍离》:《诗经·王风》中的篇名,据《诗序》说,是周大夫行役过西周京城,见过去宗庙宫室长满禾黍,哀伤作诗。
21文理:指内容与风格。
22角战:角逐。角,较量。
23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泥蟠:龙盘曲伏于泥中,此喻不为#-666aa;所重。
24飙(biāo):暴风。骇:起。
25力政:力征:武力征伐。
26任权:任用权谋。
27五蠹(dù):五种蛀虫,《韩非子·五蠹》将学者(主要指儒者)、言谈者(政客)、带剑者(游侠)、患御者(近侍之臣)、商工之民喻为国家的蛀虫。蠹,蛀虫。六虱:《商君书·靳令》称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危害政治的“六虱”(原列九事,可能有衍文)。
28“齐开”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齐宣王招致天下贤士,“自如淳于髡(#-666aa;名)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guoxue666-com;门大屋,尊宠之”。庄衢:大路。第:大住宅。
29“楚广”句: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广:扩建。兰台:战国楚国台名。
30孟轲:孟子,战国思想家。宾馆:作为宾客而住在宾馆中。馆,接待宾客的房舍。
31荀卿:荀子,名况。战国思想家。宰邑:《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荀子离开齐国前往楚国,“春申君(楚国贵族)以为兰陵(地名)令”。宰:主宰。邑:城邑,指兰陵。
32“故稷下”句: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驺衍等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稷下:齐都城稷门之下,一说齐国稷山之下。扇:扬。
33“兰陵”句:刘向《荀子叙》:“兰陵多善为学,盖以孙卿(荀卿)也。”兰陵:楚地名,荀子曾任兰陵令。郁:积。茂:美。
34“邹子”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又说:“驺(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邹子:邹衍(一作驺衍),战国学者。
35“驺奭(shì)”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奭。驺奭:战国学者。
36屈平:屈原名平。联藻于日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37 宋玉:战国楚国作家。交彩于风云:指宋玉作《风赋》,又作《高唐赋》写巫山#-666nn;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38笼罩:掩盖,此有超过之意。
39炜烨:光彩照耀。
40诡: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