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心雕龙》 » 时序 > 自哀、平陵替,光武中兴,深怀图谶,颇略文华+然杜笃…+

自哀、平陵替 ,光武中兴 ,深怀图谶 ,颇略文华 。然杜笃献诔以免刑 ,班彪参奏以补令 ;虽非旁求 ,亦不遐弃 。及明、章迭耀 ,崇爱儒术,肄礼璧堂 ,讲文虎观 。孟坚珥笔于国史 ,贾逵给札于瑞颂 ,东平擅其懿文 ,沛王振其通论;帝则藩仪 ,辉光相照矣。自和、安已下 ,迄至顺、桓 ,则有班、傅、三崔 ,王、马、张、蔡 ,磊落鸿儒 ,才不时乏。而文章之选,存而不论 。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 ,华实所附 ,斟酌经辞 ,盖历政讲聚 ,故渐靡儒风者也 。降及灵帝 ,时好辞制 ,造羲皇之书 ,开鸿都之赋 ,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 ,故杨赐号为[生僻字 详见原文]兜 ,蔡邕比之俳优 ,其余风遗文,盖蔑如也 。原文解释

【原文】

自哀、平陵替 1,光武中兴 2,深怀图谶 3,颇略文华 4。然杜笃献诔以免刑 5,班彪参奏以补令 6;虽非旁求 7,亦不遐弃 8。及明、章迭耀 9,崇爱儒术,肄礼璧堂 10,讲文虎观 11。孟坚珥笔于国史 12,贾逵给札于瑞颂 13,东平擅其懿文 14,沛王振其通论15;帝则藩仪 16,辉光相照矣。自和、安已下 17,迄至顺、桓 18,则有班、傅、三崔 19,王、马、张、蔡 20,磊落鸿儒 21,才不时乏。而文章之选,存而不论 22。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 23,华实所附 24,斟酌经辞 25,盖历政讲聚 26,故渐靡儒风者也 27。降及灵帝 28,时好辞制 29,造羲皇之书 30,开鸿都之赋 31,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 32,故杨赐号为生僻字_古文自编2611号兜 33,蔡邕比之俳优 34,其余风遗文,盖蔑如也 35。

【翻译】

自从哀帝、平帝时汉朝急剧衰落,到光武帝时才得以中兴,他非常看重符命占验之类的东西,对文章辞采有所忽略。然而杜笃因献诔文得以免刑,班彪替窦融起草奏文被补任为县令;虽说没有多方搜求文士,也并不疏远抛弃他们。到明帝、章帝先后重视文章学术,他们尊崇喜爱儒学,明帝在辟雍、明堂习礼,章帝在白虎观讲论经学。这时班固从事国史的著述,贾逵奉命作《#-666nn;雀颂》,东平王刘苍擅长写美好的文章,沛献王刘辅发表了《五经论》;皇帝树立法则,藩王作出表率,光辉互相照耀映现。从和帝、安帝以下,到顺帝、桓帝,其间有班固、傅毅、崔骃、崔瑗、崔寔,还有王延寿、马融、张衡、蔡邕,众多的大儒,每一时期都不缺乏#-666aa;才。至于他们的具体作品,这里就不再加以选列评论了。然而光武帝建立东汉以后,文#-666aa;们稍稍改变了前代的文风,作品无论华丽朴实都有所据,他们参酌采用儒家经典中的文辞,那是因为经历过帝王召集讲论经学之后,文风因此渐渐受到了儒学的影响。到了灵帝时代,他当时喜欢辞赋文章,自己作了《皇羲篇》,大开鸿都门以延揽辞赋作者,而乐松等#-666aa;,又招来一批浅薄无学之人,所以杨赐称他们为生僻字_古文自编2613号兜,蔡邕把他们比作调笑取乐的艺人,他们遗留的风气和写出的作品,实在不足称道了。

原文翻译

自哀、平陵替 1,光武中兴 2,深怀图谶 3,颇略文华 4。然杜笃献诔以免刑 5,班彪参奏以补令 6;虽非旁求 7,亦不遐弃 8。及明、章迭耀 9,崇爱儒术,肄礼璧堂 10,讲文虎观 11。孟坚珥笔于国史 12,贾逵给札于瑞颂 13,东平擅其懿文 14,沛王振其通论15;帝则藩仪 16,辉光相照矣。自和、安已下 17,迄至顺、桓 18,则有班、傅、三崔 19,王、马、张、蔡 20,磊落鸿儒 21,才不时乏。而文章之选,存而不论 22。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 23,华实所附 24,斟酌经辞 25,盖历政讲聚 26,故渐靡儒风者也 27。降及灵帝 28,时好辞制 29,造羲皇之书 30,开鸿都之赋 31,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 32,故杨赐号为生僻字_古文自编2611号兜 33,蔡邕比之俳优 34,其余风遗文,盖蔑如也 35。

自从哀帝、平帝时汉朝急剧衰落,到光武帝时才得以中兴,他非常看重符命占验之类的东西,对文章辞采有所忽略。然而杜笃因献诔文得以免刑,班彪替窦融起草奏文被补任为县令;虽说没有多方搜求文士,也并不疏远抛弃他们。到明帝、章帝先后重视文章学术,他们尊崇喜爱儒学,明帝在辟雍、明堂习礼,章帝在白虎观讲论经学。这时班固从事国史的著述,贾逵奉命作《#-666nn;雀颂》,东平王刘苍擅长写美好的文章,沛献王刘辅发表了《五经论》;皇帝树立法则,藩王作出表率,光辉互相照耀映现。从和帝、安帝以下,到顺帝、桓帝,其间有班固、傅毅、崔骃、崔瑗、崔寔,还有王延寿、马融、张衡、蔡邕,众多的大儒,每一时期都不缺乏#-666aa;才。至于他们的具体作品,这里就不再加以选列评论了。然而光武帝建立东汉以后,文#-666aa;们稍稍改变了前代的文风,作品无论华丽朴实都有所据,他们参酌采用儒家经典中的文辞,那是因为经历过帝王召集讲论经学之后,文风因此渐渐受到了儒学的影响。到了灵帝时代,他当时喜欢辞赋文章,自己作了《皇羲篇》,大开鸿都门以延揽辞赋作者,而乐松等#-666aa;,又招来一批浅薄无学之人,所以杨赐称他们为生僻字_古文自编2613号兜,蔡邕把他们比作调笑取乐的艺人,他们遗留的风气和写出的作品,实在不足称道了。

扩展阅读

【注释】

1哀:汉哀帝。平:汉平帝。陵替:纪纲废弛,此指衰落。

2光武:汉光武帝。中兴:指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

3图谶:符命占验。

4文华:文采。

5“杜笃”句:《后汉书·文苑传》载,杜笃曾入狱,恰逢大司马吴汉去世,“光武诏诸儒诔(作诔文)之,笃于狱中为诔,辞最#guoxue666-com;,帝美之,赐帛免刑”。

6“班彪”句:《后汉书·班彪传》载,班彪曾任窦融从事,为窦融画策,后窦融见光武帝,光武帝问他:“所上章奏,谁与参之?”当得知都是班彪所写时,便“举司隶茂才,拜为令”。参:参与。令:县令。

7旁求:广泛搜求。

8遐:远。

9明:汉明帝。章:汉章帝。

10肄(yì):学习。璧:指璧雍(又作辟雍),古代大学。堂:指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11虎观:白虎观,汉章帝曾在此召集学者讲论经学。

12“孟坚”句:《后汉书·班固传》载,班固曾任兰台令史,作《世祖本纪》,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最后写成《汉书》。孟坚:东汉史学家、作家班固的字。珥笔:古代史官入朝时插笔于冠侧,以便随时记录。珥,插。国史:指班固《汉书》。

13“贾逵”句:《后汉书·贾逵传》载,汉明帝时有#-666nn;雀集宫殿官府,明帝听说贾逵博物多识,便去问他,他说是胡#-666aa;#-666hh;的征兆,明帝于是“敕兰台给笔札,使作《#-666nn;雀颂》,拜为郎”。贾逵:东汉学者、作家。瑞颂:指《#-666nn;雀颂》。

14“东平”句:《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载,东平宪王刘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后与公卿一起议定礼乐制度。著有赋颂歌诗等多种文章。东平:指东汉东平王刘苍,谥宪。懿:美。

15“沛王”句:《后汉书·沛献王辅传》载,沛王刘辅“好经书,善说《京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谶,作《五经论》,时号之曰《沛王通论》”。沛王:东汉沛王刘辅,谥献。通论:指刘辅的《五经论》,当时有《沛王通论》之称。

16帝则:皇帝作出法则。藩仪:诸侯藩王作出表率。

17和:汉和帝。安:汉安帝。

18顺:汉顺帝。桓:汉桓帝。

19班:班固。傅:傅毅。三崔:崔骃、崔瑗、崔寔。

20王:王延寿。马:马融。张:张衡。蔡:蔡邕。

21磊落:众多的样子。鸿:大。

22“而文章”二句:说于此不再选评上述作家们的具体作品。

23辙:车轮留下的痕迹,喻文章的写作风格。

24华实所附:说作品无论华(有文采)实(质朴)都有依据。

25斟酌经辞:参酌采用经书中的文辞。

26历政:历朝。讲聚:指召集学者讲论经学。

27靡:披靡,指受影响。

28灵帝:汉灵帝。

29时好辞制:当时爱好文章辞赋。

30造羲皇之书:《后汉书·灵帝纪》载:“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3。

1开鸿都之赋:《后汉书·蔡邕传》载:“(灵帝)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666aa;。侍中祭酒(官名)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趋势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喜陈方俗闾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鸿都:鸿都门,汉代藏书和讲学之处。

32“而乐松”二句:见上注。浅陋:指无行趋势,喜陈方俗闾里小事之徒。

33“故杨赐”句:《后汉书·杨赐传》载,杨赐上书给灵帝,说“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如生僻字_古文自编2612号#-666cc;工更相荐说”。杨赐:东汉大臣。号:称。生僻字_古文自编2612号(huān)兜:唐尧时恶#-666aa;,与#-666cc;工一起作恶,被舜放逐,见《尚书·舜典》。

34“蔡邕”句:《后汉书·蔡邕传》载,灵帝时诸生以赋竞利,蔡邕上书指斥:“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谕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蔡邕:东汉作家。俳优:以乐舞谐戏的艺人。

35蔑如:不足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