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京都下 » 左太冲 > “剖判庶士,商榷万俗,国有郁鞅而显敞,邦有湫阨而踡…+

“剖判庶士,商榷万俗,国有郁鞅而显敞,邦有湫阨而踡跼。伊兹都之函弘,倾神州而韫椟。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渥。繇此而揆之,西蜀之于东吴,小大之相绝也。亦犹棘林萤耀,而与夫桪木龙烛也,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庸可共世而论巨细,同年而议丰确乎?暨其幽遐独邃,寥廓闲奥,耳目之所不该,足趾之所不蹈,倜傥之极异, 诡之殊事,藏理于终古,而未寤于前觉也。若吾子之所传,孟浪之遗言,略举其梗概,而未得其要妙也!”原文解释

【原文】

“剖判庶士〔1〕,商榷万俗〔2〕,国有郁鞅而显敞〔3〕,邦有湫阨而踡跼〔4〕。伊兹都之函弘〔5〕,倾神州而韫椟〔6〕。仰南斗以斟酌〔7〕,兼二仪之优渥〔8〕。繇此而揆之〔9〕,西蜀之于东吴,小大之相绝也〔10〕。亦犹棘林萤耀〔11〕,而与夫桪木龙烛也〔12〕,否泰之相背也〔13〕。亦犹帝之悬解〔14〕,而与桎梏疏属也〔15〕。庸可共世而论巨细〔16〕,同年而议丰确乎〔17〕?暨其幽遐独邃〔18〕,寥廓闲奥〔19〕,耳目之所不该〔20〕,足趾之所不蹈〔21〕,倜傥之极异〔22〕生僻字_古文自编3204号诡之殊事〔23〕,藏理于终古〔24〕,而未寤于前觉也〔25〕。若吾子之所传〔26〕,孟浪之遗言〔27〕,略举其梗概,而未得其要妙也!”

【翻译】

“评判#-666aa;物,研讨风俗,有的国家繁荣昌盛,显要宽广;有的疆土低湿狭小,局促难舒。巍巍吴都,辽阔广大,迫使#-666nn;州东南倾斜,包举中原如藏柜中。仰取南斗,命其酌酒,吴都兼容,天地厚遇。由此推度,西蜀与东吴,小大不能提。蜀如荆棘之丛,萤虫之光,而吴如万里#guoxue666-com;木,#-666nn;龙巨烛。蜀否吴泰,背道而驰。天予东吴,处顺适时纵自由,帝#-666mm;西蜀,关押枷锁疏属山。岂可#-666cc;世论大小,哪能同时较贫富?至于东吴幽深遥远区域,开阔纵深地带,视听未及之处,#-666aa;迹未至之境,卓越不凡之物,珍奇怪异之事,深藏永世,未能发现。至于我上述所言,只是粗略传言,略微列举了东吴的轮廓,尚未道出其精妙绝伦的大观!”

原文翻译

“剖判庶士,商榷万俗,国有郁鞅而显敞,邦有湫阨而踡跼。伊兹都之函弘,倾神州而韫椟。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渥。繇此而揆之,西蜀之于东吴,小大之相绝也。亦犹棘林萤耀,而与夫桪木龙烛也,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庸可共世而论巨细,同年而议丰确乎?暨其幽遐独邃,寥廓闲奥,耳目之所不该,足趾之所不蹈,倜傥之极异,生僻字_古文自编3204号诡之殊事,藏理于终古,而未寤于前觉也。若吾子之所传,孟浪之遗言,略举其梗概,而未得其要妙也!”

“评判#-666aa;物,研讨风俗,有的国家繁荣昌盛,显要宽广;有的疆土低湿狭小,局促难舒。巍巍吴都,辽阔广大,迫使#-666nn;州东南倾斜,包举中原如藏柜中。仰取南斗,命其酌酒,吴都兼容,天地厚遇。由此推度,西蜀与东吴,小大不能提。蜀如荆棘之丛,萤虫之光,而吴如万里#guoxue666-com;木,#-666nn;龙巨烛。蜀否吴泰,背道而驰。天予东吴,处顺适时纵自由,帝#-666mm;西蜀,关押枷锁疏属山。岂可#-666cc;世论大小,哪能同时较贫富?至于东吴幽深遥远区域,开阔纵深地带,视听未及之处,#-666aa;迹未至之境,卓越不凡之物,珍奇怪异之事,深藏永世,未能发现。至于我上述所言,只是粗略传言,略微列举了东吴的轮廓,尚未道出其精妙绝伦的大观!”

扩展阅读

【注释】

〔1〕剖判庶士:剖析众士。

〔2〕商榷(què)万俗:研讨各种风俗。

〔3〕郁鞅:繁盛。又可作“泱郁”,双声联绵词。显敞:#guoxue666-com;大宽敞。

〔4〕湫阨(jiǎo ài):同“湫隘”,低下狭小。踡跼(quán jú):屈曲不伸。

〔5〕伊:句首语气助词。函弘:义同“含弘”,宽大。

〔6〕#-666nn;州:使#-666nn;州倾斜。吴国在东南地势倾斜处。#-666nn;州,指中国。韫(yùn)椟:藏在柜子里。极言吴地之大,能包容中国。

〔7〕仰南斗以斟酌:仰取南斗星,用以酌酒。南斗,星名。即斗宿,同北斗星比,位置在南方,俗称南斗。南斗六星,连起来像勺子。

〔8〕二仪:指天地,即《周易·系辞》所指两仪。孔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优渥(wò):丰厚优裕。

〔9〕繇(yóu):通“由”。揆(kuí):推测揣度。

〔10〕小大之相绝:小大之不相同。

〔11〕亦犹棘林萤耀:西蜀像荆棘之丛和萤火虫之光。喻其微不足道。

〔12〕桪(xún)木:高大的树木。龙烛:神龙所衔巨烛。《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神龙名烛龙,#-666aa;面蛇身,红色,直目,其暝乃晦,其视乃明。又云其含烛照太阴。

〔13〕否(pǐ)、泰:本为《周易》两卦名。否,指天地不交,万物不通,反映在政治上为世道衰微。泰,指天地交,万物通,政治上则世道昌盛。后泛喻命运的好坏、事物的顺逆等。相背:相反。

〔14〕帝之悬解:语出《庄子·大宗师》:“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悬)解也。”帝,此处指天。刘渊林注:“#-666aa;生禀命于天,受拘俗之性,忧虞终身不解。此乃自终执缚,为天所系。夫安时处顺,忧乐不能入,此自然放肆,为天所解也。”意谓#-666aa;能解除人间束缚,达到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界。

〔15〕桎梏(zhì gù)疏属:典出《山海经·上<山海经>表》:“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以喻西蜀之拘束执缚,不能解脱。疏属,山名。又名雕龙山,在今陕西绥德。

〔16〕庸:岂。

〔17〕确:贫瘠。

〔18〕暨(jì):及。幽遐#-666ll;邃(suì):深远宽广之处。#-666ll;邃,最深远处。

〔19〕闲奥:幽深。

〔20〕耳目之所不该:耳目不及之处。该,全、备。

〔21〕足趾之所不蹈:人们足迹未到之处。

〔22〕倜傥(tì tǎng):卓越突出。

〔23〕生僻字_古文自编3205号(qū)诡之殊事:不同寻常的诡异事物。

〔24〕理:孙志祖校“理”改作“埋”。终古:永世。

〔25〕寤:醒寤,察觉。前觉:语出《孟子·万章》:“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26〕若吾子之所传:如我所讲的这些。吾,东吴王孙自称。据王念孙《读书杂志》考证,此句当为“若吾之所传”,“吾”下之“子”字乃后人妄加。吕向注“如我所传”,则“吾”下原无“子”则明矣。

〔27〕孟浪:粗略。与下句“梗概”意同,均为总括之词,故刘渊林注:“孟浪,犹莫络也。不委细之意。”遗言:流传下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