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纪行下 » 潘安仁 > 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开襟乎清暑之馆,游目乎…+

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开襟乎清暑之馆,游目乎五柞之宫。交渠引漕,激湍生风。乃有昆明,池乎其中。其池则汤汤汗汗,滉瀁弥漫,浩如河汉。日月丽天,出入乎东西。旦似汤谷,夕类虞渊。昔豫章之名宇,披玄流而特起。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于十纪。擢百寻之层观,今数仞之余趾。振鹭于飞,凫跃鸿渐。乘云颉颃,随波澹淡。瀺灂惊波,唼喋?芡。华莲烂于渌沼,青蕃蔚乎翠潋。原文解释

【原文】

凭高望之阳隈〔1〕,体川陆之污隆〔2〕。开襟乎清暑之馆〔3〕,游目乎五柞之宫〔4〕。交渠引漕〔5〕,激湍生风〔6〕。乃有昆明〔7〕,池乎其中。其池则汤汤汗汗〔8〕,滉瀁弥漫〔9〕,浩如河汉〔10〕。日月丽天〔11〕,出入乎东西。旦似汤谷〔12〕,夕类虞渊〔13〕。昔豫章之名宇〔14〕,披玄流而特起〔15〕。仪景星于天汉〔16〕,列牛女以双峙〔17〕。图万载而不倾〔18〕,奄摧落于十纪〔19〕。擢百寻之层观〔20〕,今数仞之余趾〔21〕。振鹭于飞〔22〕,凫跃鸿渐〔23〕。乘云颉颃〔24〕,随波澹淡〔25〕。瀺灂惊波〔26〕,唼喋?芡〔27〕。华莲烂于渌沼〔28〕,青蕃蔚乎翠潋〔29〕

【翻译】

登上#guoxue666-com;望堆的南边,体察川与陆的高低。站在清暑馆里开襟远眺,游动双目将五柞宫寻觅。漕渠交错环流,激湍带风飞泻。其中一湖,名曰昆明。汤汤滚沸,汗汗无极,滉漾深湛,弥漫四野,浩如银汉,无边无际。日月丽天而运行,如出其东而入西。清晨好似汤谷,傍晚如同蒙汜。昔日最著名的豫章观宇,就在披#-666dd;的玄流间突起。模拟天河边的德瑞星座,摆列牛女二星遥相对峙。图谋如此建构万年不倒,未曾料到忽然毁于十纪。高高耸立的百寻楼观,而今只剩数仞的残基。池里鹭鸶群飞,野鸭腾跃,鸿雁潜体。或乘云而翱翔,或随波而逸荡。或出没于惊波,或争食其菱角。莲花绚烂于渌沼之间,青生僻字_古文自编3708号蔚翠于昆池之岸。

原文翻译

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开襟乎清暑之馆,游目乎五柞之宫。交渠引漕,激湍生风。乃有昆明,池乎其中。其池则汤汤汗汗,滉瀁弥漫,浩如河汉。日月丽天,出入乎东西。旦似汤谷,夕类虞渊。昔豫章之名宇,披玄流而特起。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于十纪。擢百寻之层观,今数仞之余趾。振鹭于飞,凫跃鸿渐。乘云颉颃,随波澹淡。瀺灂惊波,唼喋?芡。华莲烂于渌沼,青蕃蔚乎翠潋。

登上#guoxue666-com;望堆的南边,体察川与陆的高低。站在清暑馆里开襟远眺,游动双目将五柞宫寻觅。漕渠交错环流,激湍带风飞泻。其中一湖,名曰昆明。汤汤滚沸,汗汗无极,滉漾深湛,弥漫四野,浩如银汉,无边无际。日月丽天而运行,如出其东而入西。清晨好似汤谷,傍晚如同蒙汜。昔日最著名的豫章观宇,就在披#-666dd;的玄流间突起。模拟天河边的德瑞星座,摆列牛女二星遥相对峙。图谋如此建构万年不倒,未曾料到忽然毁于十纪。高高耸立的百寻楼观,而今只剩数仞的残基。池里鹭鸶群飞,野鸭腾跃,鸿雁潜体。或乘云而翱翔,或随波而逸荡。或出没于惊波,或争食其菱角。莲花绚烂于渌沼之间,青生僻字_古文自编3708号蔚翠于昆池之岸。

扩展阅读

【注释】

〔1〕凭:李善注引《广雅》:“凭,登也。”#guoxue666-com;望:指高望堆,即土山。李善注引《长安图》:“高望堆,延兴门南八里。”阳隈(wēi):向阳的山边。李善注:“隈,厓也。”《说文解字》:“厓,山边也。”

〔2〕体:体察。污隆:也作“窊隆”,或“洼隆”,谓高下起伏之状。此指低处与高处。

〔3〕清暑之馆:李善注:“谓甘泉也。《西都赋》曰:‘九嵕甘泉,固阴冱寒,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

〔4〕五柞(zuò)之宫:汉之离宫,在盩厔(今陕西周至)东南,因有五柞树而得名。

〔5〕漕:可以运输粮食的河道。

〔6〕生风:言其湍急流速之状。

〔7〕昆明:即昆明池,武帝发谪戍所开之湖,用以训练水师。

〔8〕汤汤(shāng)汗汗:言水势广大无边之状。

〔9〕滉瀁(huǎng yàng):水深广貌。瀁,同“漾”。

〔10〕浩:水多貌。

〔11〕日月丽天:《周易·离·彖》:“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丽,附着。

〔12〕汤谷:传说中的日出之地。《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13〕虞渊:传说中的日落之地。《淮南子·天文训》:“日入于虞渊之汜,曙于蒙谷之浦。”

〔14〕豫章:指豫章观。《三辅黄图·观》:“豫章观,武帝造,在昆明池中,亦曰昆明观。”宇:指屋宇。

〔15〕披:#-666dd;散,覆盖。玄流:黑色的流水。

〔16〕仪:李善注:“谓法象之也。”即模仿。景星:杂星名。也称瑞星和德星。《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天汉:天河。

〔17〕牛女:二星名。指牛郎与织女。李善注引《汉宫阁疏》:“昆明池有二石,牵牛织女象也。”

〔18〕图:图谋,企图。

〔19〕奄:忽然间。十纪:一百二十年。古以十二年为一纪。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开凿昆明池,至王莽篡汉时〔8〕,凡一百二十八年,今云十纪,言其整数而已。

〔20〕擢:耸起。百寻:极言其高。寻,古代八尺曰寻。

〔21〕仞:古代七尺曰仞。趾:通“址”,地基。

〔22〕振鹭于飞:言鹭鸶群起而飞。《诗经·周颂·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毛传:“振振,群飞貌。”

〔23〕凫(fú):野鸭。鸿:水鸟名。渐:《周易·渐》:“鸿渐于干。”《序卦》:“渐者,进也。”即浸入水里。

〔24〕颉颃(xié káng):鸟飞上下貌。《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毛传:“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

〔25〕澹淡:水摇荡貌。

〔26〕瀺灂(chán jué):李善注:“出入之貌。”谓鹭、凫、鸿等水鸟在惊波之中上下隐现之状。

〔27〕唼喋(shà dié):鱼或水鸟吃食。司马相如《上林赋》:“唼喋菁藻,咀嚼菱藕。”?(líng):同“菱”,菱角,一名芰。芡(qiàn):又名鸡头,种子名芡实,可食用或入药。

〔28〕烂:灿烂,指莲花盛开,花色明艳绚烂。渌(lù)沼:清澈的池沼。

〔29〕蕃(fān):通“生僻字_古文自编3707号”,草名。《山海经·西山经》:“阴山,上多谷,无石,其草多茆、蕃。”郭璞注:“蕃,青蕃,似莎而大。”蔚:草木茂密的样子。潋(liàn):李善注:“波际也。”指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