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上书 » 枚叔 > 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

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袭大王之都;鲁东海绝吴之饷道;梁王饰车骑,习战射,积粟固守,以逼荥阳,待吴之饥。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夫三淮南之计,不负其约,齐王杀身以灭其迹,四国不得出兵其郡,赵囚邯郸,此不可掩,亦已明矣。今大王已去千里之国,而制于十里之内矣。张、韩将北地,弓高宿左右,兵不得下壁,军不得太息。臣窃哀之,愿大王熟察焉。原文解释

【原文】

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note-name:十半1十半:《汉书》颜师古注:“十#-666dd;之中可冀五分无患,故云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note-name:吞天下之心2吞天下之心:并吞天下的野心。赫然加怒note-name:赫然加怒3赫然加怒:勃然加怒。,遣羽林黄头note-name:羽林黄头4羽林黄头:指习水战者。循江而下,袭大王之都;鲁东海绝吴之饷道note-name:鲁东海绝吴之饷道5鲁东海绝吴之饷道:李善注:“吴饷#-666kk;自海入河,故命鲁国入东海郡,以绝其道也。”;梁王note-name:饰6饰:整治。车骑,习战射,积粟固守,以逼荥阳note-name:荥阳7荥阳:地名。在今荥阳东北部。,待吴之饥。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夫三淮南之计,不负其约note-name:“夫三淮南”二句8“夫三淮南”二句:吴楚反,皆守约不从。齐王杀身以灭其迹note-name:齐王杀身以灭其迹9齐王杀身以灭其迹:《汉书》注引晋灼曰:“齐孝王将闾也。吴、楚反,坚守距三国。后栾布闻齐初与三国有谋,欲伐之,王惧自杀。”颜师古曰:“《齐王传》云吴、楚已平,齐王乃自杀,今此枚乘谏书即已称之。二传不同,当有误者。”四国note-name:四国10四国:《汉书》注引晋灼曰:“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王也。发兵应吴、楚,皆见诛。”不得出兵其郡,赵囚邯郸note-name:赵囚邯郸11赵囚邯郸:《汉书》注引应劭曰:“汉将郦寄围赵王于邯郸,与囚无异。”,此不可note-name:掩12掩:匿。,亦已明矣。今大王已去千里之国,而制于十里之内矣note-name:“今大王”二句13“今大王”二句:李善注引张晏曰:“吴地方千里,梁下屯兵方十里,言王必见制于此地。”张、韩note-name:张、韩14张、韩:《汉书·韩安国传》:“韩安国……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将北地:言将兵在吴#-666kk;之北地。将北地,弓高宿左右note-name:弓高宿左右15弓高宿左右:言弓#guoxue666-com;所将之兵屯止于吴#-666kk;左右。,兵不得下note-name:壁16壁:营垒。,军不得太息note-name:太息17太息:大声叹息。。臣窃哀之,愿大王note-name:熟18熟:精审。察焉。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而今大王如能还兵速归,十#-666dd;之中尚可希望得五#-666dd;的安全。不然的话,汉王知道吴国有并吞天下的野心,勃然加怒,派遣熟悉水战的羽林黄头郎沿长江而下,袭击大王的国都;又派遣鲁王的#-666kk;队进入东海郡截断吴国的粮道;梁王整治车骑,熟悉车战远射,积粟坚守,以此逼迫荥阳,等待吴#-666kk;的断粮挨饥。到时候大王即使想返回国都,也不可行了。淮南王三子的援吴之计因不敢违背汉约而废弃,齐王自杀以消除叛汉的踪迹,四国不得从其郡出兵,赵王被囚#-666mm;在邯郸,这些事实不可掩匿,也业已彰著天下了。大王已经失去了千里的诸侯之国,而将被控制在十里的范围之内。张羽、韩安国一定会率兵控制吴#-666kk;北面的地盘,弓#guoxue666-com;一定会屯兵在吴军的左右,以致吴军不能走下营垒,不敢大声叹息。臣下暗自为这样的结局而哀伤,希望大王能精审地明察这些情况。

原文翻译

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有吞天下之心,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袭大王之都;鲁东海绝吴之饷道;梁王饰车骑,习战射,积粟固守,以逼荥阳,待吴之饥。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夫三淮南之计,不负其约,齐王杀身以灭其迹,四国不得出兵其郡,赵囚邯郸,此不可掩,亦已明矣。今大王已去千里之国,而制于十里之内矣。张、韩将北地,弓高宿左右,兵不得下壁,军不得太息。臣窃哀之,愿大王熟察焉。

而今大王如能还兵速归,十#-666dd;之中尚可希望得五#-666dd;的安全。不然的话,汉王知道吴国有并吞天下的野心,勃然加怒,派遣熟悉水战的羽林黄头郎沿长江而下,袭击大王的国都;又派遣鲁王的#-666kk;队进入东海郡截断吴国的粮道;梁王整治车骑,熟悉车战远射,积粟坚守,以此逼迫荥阳,等待吴#-666kk;的断粮挨饥。到时候大王即使想返回国都,也不可行了。淮南王三子的援吴之计因不敢违背汉约而废弃,齐王自杀以消除叛汉的踪迹,四国不得从其郡出兵,赵王被囚#-666mm;在邯郸,这些事实不可掩匿,也业已彰著天下了。大王已经失去了千里的诸侯之国,而将被控制在十里的范围之内。张羽、韩安国一定会率兵控制吴#-666kk;北面的地盘,弓#guoxue666-com;一定会屯兵在吴军的左右,以致吴军不能走下营垒,不敢大声叹息。臣下暗自为这样的结局而哀伤,希望大王能精审地明察这些情况。

【原文注释】

〔1〕十半:《汉书》颜师古注:“十#-666dd;之中可冀五分无患,故云尚得十半。”

〔2〕吞天下之心:并吞天下的野心。

〔3〕赫然加怒:勃然加怒。

〔4〕羽林黄头:指习水战者。

〔5〕鲁东海绝吴之饷道:李善注:“吴饷#-666kk;自海入河,故命鲁国入东海郡,以绝其道也。”

〔6〕:整治。

〔7〕荥阳:地名。在今荥阳东北部。»

〔8〕“夫三淮南”二句:吴楚反,皆守约不从。

〔9〕齐王杀身以灭其迹:《汉书》注引晋灼曰:“齐孝王将闾也。吴、楚反,坚守距三国。后栾布闻齐初与三国有谋,欲伐之,王惧自杀。”颜师古曰:“《齐王传》云吴、楚已平,齐王乃自杀,今此枚乘谏书即已称之。二传不同,当有误者。”

〔10〕四国:《汉书》注引晋灼曰:“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王也。发兵应吴、楚,皆见诛。”»

〔11〕赵囚邯郸:《汉书》注引应劭曰:“汉将郦寄围赵王于邯郸,与囚无异。”

〔12〕:匿。

〔13〕“今大王”二句:李善注引张晏曰:“吴地方千里,梁下屯兵方十里,言王必见制于此地。”

〔14〕张、韩:《汉书·韩安国传》:“韩安国……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将北地:言将兵在吴#-666kk;之北地。

〔15〕弓高宿左右:言弓#guoxue666-com;所将之兵屯止于吴#-666kk;左右。

〔16〕:营垒。

〔17〕太息:大声叹息。»

〔18〕:精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