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文选》 » 书下 » 孙子荆 > 吴之先主,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刘备震惧,…+

吴之先主,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刘备震惧,亦逃巴岷。遂依丘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于四纪。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原文解释

【原文】

吴之先主,起自荆州note-name:“吴之先主”二句1“吴之先主”二句:《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载,董卓专朝政,诸州即兴兵讨伐,孙坚亦荆州举兵,引#-666kk;至鲁阳,领豫州刺史,治兵于鲁阳城。吴之先主,指孙坚。荆州,古“九州”之一。《尔雅·释地》:“汉南曰荆州。”,遭时扰攘,播潜note-name:播潜2播潜:流亡潜伏。江表:长江之外,即长江以南之地。江表。刘备震惧,亦逃巴岷note-name:“刘备”二句3“刘备”二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益州牧刘璋迎刘备入益州。至涪,刘璋令诸将勿复关通刘备,刘备大怒,进围成都。刘璋降,刘备领益州牧。巴岷,泛指四川东部一带。。遂依丘陵积石之固note-name:依丘陵积石之固4依丘陵积石之固:指刘备的蜀国,倚仗山势的险固加以据守。三江五湖浩汗无涯note-name:三江五湖浩汗无涯5三江五湖浩汗无涯:指孙权的吴国,凭借江湖的宽广辽阔加以据守。《汉书·地理志》曰:“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假气游魂note-name:假气游魂6假气游魂:魏明帝《善哉行》曰:“权实坚子,备则亡虏,假气游魂,鱼鸟为伍。”假气,凭借残余的气息。游魂,飘荡无定的鬼魂。,迄于四纪note-name:四纪7四纪:四十八年。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二邦合从note-name:二邦合从8二邦合从:指吴、蜀联盟抗魏。#-666ff;从,即合纵。本指六国联合抗秦的政策,这里只是沿用古语,仅取其联盟之义。,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note-name:距捍9距捍:抗拒抵挡。中国:这里指占据中原地区的魏国。中国,自谓三分鼎足note-name:三分鼎足10三分鼎足:鼎足为三,喻指三#-666dd;天下,各据其一。《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说韩信曰:“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吴国的先主,自从荆州起事,由于碰上扰乱的时势,流亡潜伏在长江之南。刘备震惊恐惧,也逃到巴岷一带。吴、蜀二国就倚靠山水的险固,三江五湖的浩瀚无际,凭借残存的气息一如飘荡不定的魂魄,至今已达四十八年。吴、蜀二国联盟,东唱西和,互相煽动,抗拒抵挡中原,自认为鼎足三#-666dd;天下之势已定,可以与泰山#-666cc;相始终。

原文翻译

吴之先主,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刘备震惧,亦逃巴岷。遂依丘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于四纪。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

吴国的先主,自从荆州起事,由于碰上扰乱的时势,流亡潜伏在长江之南。刘备震惊恐惧,也逃到巴岷一带。吴、蜀二国就倚靠山水的险固,三江五湖的浩瀚无际,凭借残存的气息一如飘荡不定的魂魄,至今已达四十八年。吴、蜀二国联盟,东唱西和,互相煽动,抗拒抵挡中原,自认为鼎足三#-666dd;天下之势已定,可以与泰山#-666cc;相始终。

【原文注释】

〔1〕“吴之先主”二句:《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载,董卓专朝政,诸州即兴兵讨伐,孙坚亦荆州举兵,引#-666kk;至鲁阳,领豫州刺史,治兵于鲁阳城。吴之先主,指孙坚。荆州,古“九州”之一。《尔雅·释地》:“汉南曰荆州。”

〔2〕播潜:流亡潜伏。江表:长江之外,即长江以南之地。

〔3〕“刘备”二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益州牧刘璋迎刘备入益州。至涪,刘璋令诸将勿复关通刘备,刘备大怒,进围成都。刘璋降,刘备领益州牧。巴岷,泛指四川东部一带。

〔4〕依丘陵积石之固:指刘备的蜀国,倚仗山势的险固加以据守。

〔5〕三江五湖浩汗无涯:指孙权的吴国,凭借江湖的宽广辽阔加以据守。《汉书·地理志》曰:“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

〔6〕假气游魂:魏明帝《善哉行》曰:“权实坚子,备则亡虏,假气游魂,鱼鸟为伍。”假气,凭借残余的气息。游魂,飘荡无定的鬼魂。

〔7〕四纪:四十八年。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8〕二邦合从:指吴、蜀联盟抗魏。#-666ff;从,即合纵。本指六国联合抗秦的政策,这里只是沿用古语,仅取其联盟之义。

〔9〕距捍:抗拒抵挡。中国:这里指占据中原地区的魏国。

〔10〕三分鼎足:鼎足为三,喻指三#-666dd;天下,各据其一。《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说韩信曰:“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