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悟空脱难】
时光如电,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已过了五百年。
这天,如来召集四大金刚、五百罗汉,在灵山大雷音寺讲经说法。忽然,他想起一件事来,对弟子们说道:“我有真经三十五部,可以劝人向善。想那南赡部洲多杀多争,我想在那里找一个合适的取经人,叫他跋涉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来这里取得真经,好化解世间的苦难。你们哪个愿意替我到那里走一遭?”
观音说:“弟子愿往。”如来道:“你办事周到,正合我意。我这里还有一件锦襕袈裟、一根九环锡杖和三个箍儿,你一并带上。袈裟和锡杖送给取经人,这箍儿嘛——如果在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先劝他学好,给取经人做个徒弟。他如果不听使唤,就将这金箍给他戴在头上。不管他有多厉害,只要念动紧箍咒,保管让他头痛欲裂,乖乖服管!”
观音接过宝贝,如来道:“你附上耳来,我教你咒语。”
观音学会了紧箍咒,就带着徒弟惠岸行者驾起祥云,往东土大唐飞去。
观音路过五行山时,悟空见菩萨来了,大声说:“菩萨,你到这里来,可是来救俺老孙的?”
观音笑笑说:“悟空,自有人救你,却不是我!”悟空歪着头问道:“不是你,那是谁?”观音道:“天机不可泄露!你若是见到一个从东土大唐来,到西天取经去的和尚,就叫住他,拜他做师父。他自会有办法救你!”
悟空称谢了。观音和惠岸又来到大唐首都长安,变做两个云游的和尚,一面化缘,一面打听有道的高僧。
此时正是唐太宗时期,国泰民安,物阜民丰,是少有的太平盛世。恰逢唐太宗特设“水陆大会”,请有道的高僧讲经说法。经众人推举,洪福寺玄奘法师,做了水陆大会的坛主。他端坐在高高的法坛上,滔滔不绝地讲经说法。
观音和惠岸走进一家饭馆坐下,就听旁边两个食客正在谈论今天的水陆大会。一个说:“今天主讲的法师是谁呀?长得真是慈眉善目,一表人才!”
另一个说:“你连他都不认识?他就是洪福寺的玄奘法师啊。要说他的身世,也真是可怜:二十年前,他父亲陈光蕊原本中了状元,娶了一位大家闺秀,夫妻俩十分恩爱。那天,陈状元带着新婚的娘子去南京赴任。坐船走到江心时,那船夫见财起意,乘陈状元不备,一竹篙将他打落下水。当时陈娘子已经怀有身孕,想保住肚里的胎儿,就顺从了那歹人。于是,那船夫便冒名顶替,带着陈状元的文书到南京去赴任,又霸占了陈娘子……几个月后,陈娘子生下一名男胎。她生怕那船夫加害婴孩,就咬破手指,写了一张血书,与男婴一起放在一只大木盆里,放到河中,让它顺水漂流。”
这食客的伙伴赶紧问:“后来怎样?”
这食客喝了口酒,接着说:“那木盆在水中漂漂荡荡,就漂到了洪福寺山下。你说,这不是与佛有缘吗?寺里的老方丈是个好心人,就把他收留了下来,留在寺里喂养。几年工夫,婴孩长大了,长成一个十分秀气的小男孩。老方丈就教他讲经说法。那男孩也着实聪明,凡是老方丈讲过的,竟倒背如流。他不光聪明,还十分心善。有一次,他去山下砍柴,回来路上遇到一个樵夫,手里提着一条大鱼。他就问:‘施主,用我这担柴换你手里的鱼,行吗?’樵夫说:‘那你可亏大了!’就换给了他。谁知他却抱着鱼,欢欢喜喜地去到河边,把它放生了……”
观音在一旁听了,点头道:“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善哉,善哉!”心下已认可了玄奘法师的为人,有心要再听听他的佛法怎样,于是就带着惠岸起身向水陆大会会场而来。
到了会场,只见台下已坐满了前来听玄奘法师讲法的人,就连唐太宗也来了。玄奘法师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观音仔细听了一会儿,不住地点头,心下已经认定了玄奘便是取经人。
于是,观音喊道:“货卖袈裟!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重金不卖!”众人循声望去,见是两个其貌不扬的云游和尚。唐太宗觉得这两个和尚奇怪,就吩咐随从说:“把这两个和尚和袈裟都带回宫里!”说完便起驾回宫。
唐太宗坐在金銮宝殿上,下令道:“把那两个和尚带上来!”观音和惠岸被带到金殿上。唐太宗问道:“和尚,你这袈裟要卖多少钱?”
观音答道:“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
唐太宗倒吸了一口凉气,问道:“要这么多?你这袈裟有什么好处,要卖这么多银两?”
观音道:“我这袈裟,乃天蚕丝织成。穿上这袈裟,但坐处,有万神朝礼;行动处,有七佛随身。”说着,便叫惠岸行者把袈裟打开。金殿里顿时红光满室,只见袈裟上金光闪闪,满是镶嵌的珍珠、玛瑙、宝石和玉片。
唐太宗看了禁不住赞叹,又问:“你这袈裟果然是宝贝,那锡杖又如何?”
观音说:“我这锡杖,能避水火,万毒不侵。”说着,又让惠岸取出锡杖。金殿里立刻闪过一道金光,众人看时,只见那条锡杖通身黄金,上面缀着九只金环,杖头上也镶嵌着宝石。
唐太宗看了心里欢喜,命道:“宣玄奘法师进殿!”
主管太监连忙向殿外高喊道:“宣玄奘法师进殿——”
一会儿工夫,玄奘法师便稳步登上金殿,双手合十道:“贫僧玄奘,参见我主万岁!”
唐太宗笑道:“法师免礼!法师,你且把这袈裟穿上,让孤王看看!”
玄奘法师道:“遵命!”接过袈裟,穿在身上。众人看去,但见鲜红的袈裟映着他雪白的肤色,更衬托得他相貌堂堂。
唐太宗见了,心里甚是欢喜,说:“果真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朕就把这袈裟和锡杖买下来,送与法师。来人!”
太监连忙端上来一盘金银,递到观音面前。观音却摆手不要。
唐太宗说:“和尚,你刚才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怎么又不要了?”
观音道:“贫僧曾有言在先,‘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重金不卖!’今见陛下敬我佛门,这位法师又是一位有道的高僧,袈裟和锡杖理当奉送!”唐太宗听了更是喜出望外。
观音又走到玄奘法师面前说:“刚才听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不知能讲大乘教法否?”
玄奘听了皱眉说:“如今东土讲的都是小乘教法,不知这大乘教法如何?”
观音听了哈哈大笑道:“你这小乘教法,只能超度亡灵;今有大乘佛法三藏,却能超亡者升天,度难人脱苦……”
唐太宗听了,问道:“但不知这大乘佛法在何处?”
观音悠悠地说:“在西天我佛如来之处,离此十万八千里!”
殿上的文武百官听了,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时,玄奘法师向唐太宗施礼说:“陛下,为了保佑我大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贫僧愿去西天求取真经!”
唐太宗听了又感动又欢喜,激动地说:“法师为了国家社稷和黎民百姓,不怕路途遥远和艰难,寡人愿意与你结为兄弟!”
观音听了,满意地点头微笑,恢复了本相。文武百官见是观音菩萨,都齐刷刷地跪在地上。观音驾起祥云,升在半空说:“玄奘,祝你早日到达灵山,修成正果!”太宗和玄奘连忙出来恭送。
几天后,唐太宗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为玄奘送行。太宗说:“御弟,朕有一只紫金钵盂,赠你路上化缘之用;这匹白马,则送给你作为脚力。”玄奘接过钵盂和白马,躬身拜谢了。
唐太宗又命人斟一杯水酒,端到玄奘面前说:“御弟,请满饮此杯!”玄奘说:“陛下,贫僧从不饮酒。”唐太宗说:“这是素酒,但饮无妨!”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