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荀子》 » 礼论篇 第十九 > 丧礼之凡,变而饰,动而远,久而平+故死之为道也,不…+

丧礼之凡,变而饰,动而远,久而平。故死之为道也,不饰则恶,恶则不哀;尔则玩,玩则厌,厌则忘,忘则不敬。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则嫌于禽兽矣,君子耻之。故变而饰,所以灭恶也;动而远,所以遂敬也;久而平,所以优生也。原文解释

【原文】

丧礼之note-name:凡1凡:大旨,纲要。note-name:变2变:指死亡。而饰,动而远,久而平。故死之为道也,不饰则恶,恶则不哀;note-name:尔3尔:通“迩”,近。玩:戏弄,轻忽。则玩,玩则厌,厌则忘,忘则不敬。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则note-name:嫌4嫌:近似。于禽兽矣,君子耻之。故变而饰,所以灭恶也;动而远,所以遂敬也;久而平,所以note-name:优5优:协调。生也。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丧礼的纲要:死后要装饰,丧葬礼仪要是渐渐远去的,长久日子后,生者要回复平常生活。对待死亡之道,不装饰就令#-666aa;厌恶,厌恶就不会哀伤,丧葬礼仪与生者太接近,就令#-666aa;轻忽,轻忽就会令#-666aa;厌恶,厌恶就会忘记,忘记就会不敬。如果有一日尊敬的父母死去,而来送葬的人不哀伤,不恭敬,就近似禽兽了。君子以此为羞耻。所以死后要装饰,是要消除厌恶。丧葬礼仪要渐渐远去,是要成就恭敬。长久要回复平常生活,是要协调在生的人。

原文翻译

丧礼之凡,变而饰,动而远,久而平。故死之为道也,不饰则恶,恶则不哀;尔则玩,玩则厌,厌则忘,忘则不敬。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则嫌于禽兽矣,君子耻之。故变而饰,所以灭恶也;动而远,所以遂敬也;久而平,所以优生也。

丧礼的纲要:死后要装饰,丧葬礼仪要是渐渐远去的,长久日子后,生者要回复平常生活。对待死亡之道,不装饰就令#-666aa;厌恶,厌恶就不会哀伤,丧葬礼仪与生者太接近,就令#-666aa;轻忽,轻忽就会令#-666aa;厌恶,厌恶就会忘记,忘记就会不敬。如果有一日尊敬的父母死去,而来送葬的人不哀伤,不恭敬,就近似禽兽了。君子以此为羞耻。所以死后要装饰,是要消除厌恶。丧葬礼仪要渐渐远去,是要成就恭敬。长久要回复平常生活,是要协调在生的人。

【原文注释】

〔1〕:大旨,纲要。

〔2〕:指死亡。

〔3〕:通“迩”,近。玩:戏弄,轻忽。

〔4〕:近似。

〔5〕:协调。

扩展阅读

【解读】

丧礼之所以一定要有装饰,有仪式,有长久时间,是因为要避免生者厌恶死者而不悲哀,避免忘记死者而有不敬,所以才会有丧礼的这些礼仪。礼仪原本都是有意义的,久了就忘记,荀子重新指出丧礼礼仪的原来意义。怎样的礼仪才最适#-666ff;那个时代,是可以讨论的,但由此可见礼是文化的表现,有培养#-666aa;德性的作用,而不是没有意义的空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