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易学文化人物传承 第2节
孔颖达:继承而突破了王弼易学。依据《易传》对《易经》进行解释,重新肯定了象数易学的价值。
憎一行: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对历法有极大贡献,创造大衍历,被称为“历千古而无误差”。
袁天罡:天文学家、星象学家,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
李淳风: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和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
李虚中:所著的《李虚中命书》是四柱命理的里程碑,首次让命理学登上学术宝殿。
孙思邈:大医学家,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以及“易具医理,医为易用”等观点。
宋
陈抟:公布多张易经图示,把老庄思想、道家方术、儒家思想、佛家观念融归一炉,史称“陈抟老祖”。
周敦颐: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作《太极图说》等,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
邵雍:继承陈抟的思想,创立的“先天象数理论”,以数建立起庞大的易学思想体系,贡献卓著。
张载:程颢、程颐的表叔,与周敦颐、邵雍、二程合称北宋五子。建立了“气”为核心的易学思想。
程颐:与其兄弟程颢创立了“天理学说”,将易学发展到新高度,集义理派之大成,使义理派向儒家转变。
朱熹:集北宋以来易学之大成,其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理”,认为理重于气、先于气。
元、明、清
刘伯温: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易学术数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驰名天下,与诸葛亮并称。
来知德:继孔子后用象数结合义理注释《易经》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人,其成果有“来氏易”之称。
王夫之:批判了从周敦颐到朱熹所坚持的唯心主义理学,他的唯物主义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顶峰。
黄宗羲:在象数易学上有独到造诣,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多有创见,影响了整个清代。
沈孝瞻 对命理学的贡献较大,属于命理学书房派,重于命理学的理论研究。著有《子平真诠》。
尚秉和:提出解易新思路:“未学易、先学筮”,对象数易学贡献非常大,著有《周易尚氏学》等。
衍生阅读:易学古籍著作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