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仪礼》 » 既夕礼 > 陈明器于乘车之西+折横覆之+抗木横三缩二+加抗席三…+

陈明器于乘车之西。折横覆之。抗木横三缩二。加抗席三。加茵,用疏布,缁翦,有幅,亦缩二横三。器,西南上,[生僻字详见原文]。茵。苞二。[生僻字详见原文]三,黍、稷、麦。瓮三,醯、醢、屑,幂用疏布。[生僻字详见原文]二,醴、酒,幂用功布。皆木桁久之。用器,弓、矢、耒耜、两敦、两杅、盘、匜,匜实于盘中,南流。无祭器,有燕乐器可也。役器,甲、胄、干、笮。燕器,杖、笠、翣。原文解释

【原文】

陈明器于乘车之西note-name:乘车之西1乘车之西:案乘车是所陈三车最西边的一辆。折横覆之note-name:折横覆之2折横覆之:折,是用一块大如床的长方形木板,在上面凿方格做成,纵三道,横五道,#-666cc;为八个方格。这是棺下葬后封圹口用的。覆之,使折的光洁面朝上而糙面覆向下。抗木note-name:抗木3抗木:是封圹(墓穴)口用的。横三缩二。加抗席三。加茵,用疏布,缁翦,有幅,亦缩二横三note-name:“加茵”至“横三”4“加茵”至“横三”:茵,是用疏布(即大#-666ii;布)做的,葬棺时用以垫衬在棺下。缁翦,即翦缁。翦,通“浅”。幅,镶边。案以上是记葬器。。器,西南上,生僻字_古文自编28451号note-name:茵5茵:此言茵,是为了说明以下陈放明器的次序。案抗木放在折西,席放在抗木上面,茵又加放在席上,茵所在的位置,就是抗木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明器陈放最西边起始位置的标志,即从茵的北边开始由西向东陈放明器。note-name:苞6苞:用苇编成,是临葬前彻遣奠时包装羊、豕二牲的下体用的。二。生僻字_古文自编28452号note-name:筲7筲:是菅草编制成的,形如畚,用以盛黍、稷、麦等。,黍、稷、麦。note-name:瓮8瓮:瓦器,可容一觳(音hū),即一斗二升。三,醯、醢、note-name:屑9屑:姜桂之屑。,幂用疏布。生僻字_古文自编28453号二,醴、酒,幂用功布。皆木桁久之note-name:皆木桁久之10皆木桁久之:桁,音héng,形如几,狭而长。久,柱。案以上记食器。。用器,弓、矢、耒耜、两敦、两杅、盘、匜,匜实于盘中,南流note-name:“用器”至“南流”11“用器”至“南流”:耒耜,农具。敦,是盛黍稷器。杅,盛汤浆器。盘、匜,盥器。流,是匜口。。无祭器,有燕乐器note-name:燕乐器12燕乐器:即瑟、笙、磬等乐器。可也。役器,甲、胄、干、笮note-name:干、笮13干、笮:干,盾。笮,音zé,竹制的盛箭器。。燕器,杖、笠、note-name:翣14翣:音shà,扇。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在乘车的西边陈放明器。折横放,使糙面覆向下。抗木横的三根,纵的二根。在抗木上面加放三领抗席。抗席上再加放茵,茵是用浅黑色的疏布做的,周围有镶边,纵的二条,横的三条。明器以放在最西南边为上位,先从西往东,再从东往西,曲折而陈。从茵的北边开始依次往西陈放。先放二苞。苞的东边放三只筲,一盛黍,一盛稷,一盛麦。再折回从东往西放三只瓮,一盛醯,一盛醢,一盛姜桂末,用疏布覆盖在上面。瓮的西边接着放两只陈明器于乘车之西。折横覆之。抗木横三缩二。加抗席三。加茵,用疏布,缁翦,有幅,亦缩二横三。器,西南上,[生僻字详见原文]。茵。苞二。[生僻字详见原文]三,黍、稷、麦。瓮三,醯、醢、屑,幂用疏布。[生僻字详见原文]二,醴、酒,幂用功布。皆木桁久之。用器,弓、矢、耒耜、两敦、两杅、盘、匜,匜实于盘中,南流。无祭器,有燕乐器可也。役器,甲、胄、干、笮。燕器,杖、笠、翣。插图,一盛醴,一盛酒,上面用大#-666ii;布覆盖。以上苞、筲、瓮、生僻字_古文自编28455号的下边都有桁做支撑。所陈放的死者生前常用的器物有弓、矢、耒耜、两只敦、两只杅、盘和匜,匜放在盘中,使流朝南。明器中没有祭器,可以有与宾客燕饮时用的乐器。所陈放的死者生前#-666hh;役用的#-666kk;器有铠甲、头盔、盾和盛箭的笮。还陈放有死者生前闲暇时用的器物杖、斗笠和扇。

原文翻译

陈明器于乘车之西。折横覆之。抗木横三缩二。加抗席三。加茵,用疏布,缁翦,有幅,亦缩二横三。器,西南上,生僻字_古文自编28451号。茵。苞二。生僻字_古文自编28452号三,黍、稷、麦。瓮三,醯、醢、屑,幂用疏布。生僻字_古文自编28453号二,醴、酒,幂用功布。皆木桁久之。用器,弓、矢、耒耜、两敦、两杅、盘、匜,匜实于盘中,南流。无祭器,有燕乐器可也。役器,甲、胄、干、笮。燕器,杖、笠、翣。

在乘车的西边陈放明器。折横放,使糙面覆向下。抗木横的三根,纵的二根。在抗木上面加放三领抗席。抗席上再加放茵,茵是用浅黑色的疏布做的,周围有镶边,纵的二条,横的三条。明器以放在最西南边为上位,先从西往东,再从东往西,曲折而陈。从茵的北边开始依次往西陈放。先放二苞。苞的东边放三只筲,一盛黍,一盛稷,一盛麦。再折回从东往西放三只瓮,一盛醯,一盛醢,一盛姜桂末,用疏布覆盖在上面。瓮的西边接着放两只陈明器于乘车之西。折横覆之。抗木横三缩二。加抗席三。加茵,用疏布,缁翦,有幅,亦缩二横三。器,西南上,[生僻字详见原文]。茵。苞二。[生僻字详见原文]三,黍、稷、麦。瓮三,醯、醢、屑,幂用疏布。[生僻字详见原文]二,醴、酒,幂用功布。皆木桁久之。用器,弓、矢、耒耜、两敦、两杅、盘、匜,匜实于盘中,南流。无祭器,有燕乐器可也。役器,甲、胄、干、笮。燕器,杖、笠、翣。插图,一盛醴,一盛酒,上面用大#-666ii;布覆盖。以上苞、筲、瓮、生僻字_古文自编28455号的下边都有桁做支撑。所陈放的死者生前常用的器物有弓、矢、耒耜、两只敦、两只杅、盘和匜,匜放在盘中,使流朝南。明器中没有祭器,可以有与宾客燕饮时用的乐器。所陈放的死者生前#-666hh;役用的#-666kk;器有铠甲、头盔、盾和盛箭的笮。还陈放有死者生前闲暇时用的器物杖、斗笠和扇。

【原文注释】

〔1〕乘车之西:案乘车是所陈三车最西边的一辆。

〔2〕折横覆之:折,是用一块大如床的长方形木板,在上面凿方格做成,纵三道,横五道,#-666cc;为八个方格。这是棺下葬后封圹口用的。覆之,使折的光洁面朝上而糙面覆向下。

〔3〕抗木:是封圹(墓穴)口用的。

〔4〕“加茵”至“横三”:茵,是用疏布(即大#-666ii;布)做的,葬棺时用以垫衬在棺下。缁翦,即翦缁。翦,通“浅”。幅,镶边。案以上是记葬器。

〔5〕:此言茵,是为了说明以下陈放明器的次序。案抗木放在折西,席放在抗木上面,茵又加放在席上,茵所在的位置,就是抗木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明器陈放最西边起始位置的标志,即从茵的北边开始由西向东陈放明器。

〔6〕:用苇编成,是临葬前彻遣奠时包装羊、豕二牲的下体用的。

〔7〕:是菅草编制成的,形如畚,用以盛黍、稷、麦等。

〔8〕:瓦器,可容一觳(音hū),即一斗二升。

〔9〕:姜桂之屑。

〔10〕皆木桁久之:桁,音héng,形如几,狭而长。久,柱。案以上记食器。

〔11〕“用器”至“南流”:耒耜,农具。敦,是盛黍稷器。杅,盛汤浆器。盘、匜,盥器。流,是匜口。

〔12〕燕乐器:即瑟、笙、磬等乐器。

〔13〕干、笮:干,盾。笮,音zé,竹制的盛箭器。

〔14〕:音shà,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