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幼学琼林》 » 卷四 » 讼狱 > 乌台定律,象魏悬书+惟忠信慈惠之师,有折狱致刑之实…+

乌台定律,象魏悬书。惟忠信慈惠之师,有折狱致刑之实。失入宁失出,须当念及无辜;过义宁过仁,务必心存不忍。察五声而审克,应尔精详;讯三刺以简孚,宜乎谨慎。蒿满圜扉之宅,人怀天保初年;鹊巢大理之庭,世誉玄宗即位。赭衣满道,何其酷烈难堪;玄钺罗门,未免摧戕太甚。门有沸汤之势,抚念不安;巢无完卵之存,扪心何忍。虽辟以止辟,还刑期无刑。《周礼》有三宥之词,千秋可法;虞廷有肆赦之典,万古常称。蝇集笔端,识赦书之已就;鸟啼宵夜,知恩诏之将颁。无赦而刑必平,文中之论,夫岂全诬?多赦则民不敬,管子之言,亦非尽谬。孔明治蜀,所以不行;吴汉临终,于焉致嘱。原文解释

【原文】

乌台定律,象魏悬书。惟忠信慈惠之师,有折狱致刑之实。失入宁失出,须当念及无辜;过义宁过仁,务必心存不忍。察五声而审克,应尔精详;讯三刺以简孚,宜乎谨慎。蒿满圜扉note-name:圜扉1圜扉:狱门。亦借指为牢狱。之宅,#-666aa;怀天保初年;鹊巢大理之庭,世誉玄宗即位。赭衣满道,何其酷烈难堪;玄钺罗门,未免摧戕太甚。门有沸汤之势,抚念不安;巢无完卵之存,扪心何忍。虽辟以止辟,还刑期无刑。《周礼》有三宥之词,千秋可法;虞廷有肆赦之典,万古常称。蝇集笔端note-name:蝇集笔端,识赦书之已就2蝇集笔端,识赦书之已就:传说十六国时前秦皇帝苻坚决定实行大赦并亲自书写赦书,有一天苍蝇落在他的笔尖上,之后外面的#-666aa;就知道又有赦书写成了。,识赦书之已就;鸟啼宵夜note-name:鸟啼宵夜,知恩诏之将颁3鸟啼宵夜,知恩诏之将颁:传说南朝宋的王义庆任江州太守时,有#-666aa;检举了他。一天夜里,他听到乌鸦啼叫,声音仿佛是“明日大赦”,第二天果然有恩诏颁赐,他改任南兖州刺史。,知恩诏之将颁。无赦而刑必平,文中之论,夫岂全诬?多赦则民不敬,管子之言,亦非尽谬。孔明治蜀,所以不行;吴汉临终,于焉致嘱。

【解释】

御史号称乌台,是主律令的;阙门叫做象魏,是发教令的。忠信慈惠,做官的该当这样;狱定刑,执法的应据实情。无罪的#-666aa;不当杀,所以失入还是失出;不忍的心该当有,所以过义还是过仁。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就叫做五声听讼,这是要尽详审的能力;讯群臣、讯吏、讯万民,就叫做三刺断狱,这是要使案件核实而无疑。齐朝天保初年,大赦罪犯,于是狱门前铺满蓬蒿;唐朝玄宗在位,民少犯法,于是大理庭筑有鹊巢。赭衣是罪衣,罪#-666aa;塞满路上,是多么的残酷!玄钺是凶器,玄钺罗列门前,不免杀戮过#-666dd;。权门的势焰,竟像煎滚的汤,扪心自问,应感不安;覆巢的下面,竟无完整的蛋,存心未免不忍。

虽然用杀的法子,本为止杀;还想用刑的意思,总望无刑。周朝对于罪#-666aa;,有不议或过失或遗忘的,便宽宥了他,这叫做“三宥”,后世该当效法;虞圣对于偶然差讽,出于无心而入于罪的,便赦了他,这叫做“肆赦”,后人常加称赞。笔端看见蝇躲,晓得赦文已经做成;夜半听见鸟啼,晓得恩诏就要宣布。王通说不用赦典,那刑罚一定很平息,这句话,岂是全差?管仲说颁了赦典,那人民便要不敬,这句话,也是有理。所以孔明治蜀,不肯用赦;吴汉临死,还嘱无赦。

【原文注释】

〔1〕圜扉:狱门。亦借指为牢狱。

〔2〕蝇集笔端,识赦书之已就:传说十六国时前秦皇帝苻坚决定实行大赦并亲自书写赦书,有一天苍蝇落在他的笔尖上,之后外面的#-666aa;就知道又有赦书写成了。

〔3〕鸟啼宵夜,知恩诏之将颁:传说南朝宋的王义庆任江州太守时,有#-666aa;检举了他。一天夜里,他听到乌鸦啼叫,声音仿佛是“明日大赦”,第二天果然有恩诏颁赐,他改任南兖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