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中草药大全》 » 种类 » 根茎类 > 天麻

天麻

全拼: Tianma

〖别名〗

赤箭,定风草,#-666nn;草,水洋芋。

〖来源〗

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B1.的干燥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寄生草本,#guoxue666-com;60~100cm。全株不含叶绿素。块茎肥厚,肉质,长圆形,长约10cm,直径3~4.5cm。有不甚明显的环节。茎圆柱形,黄赤色。叶呈鳞片状,膜质,长1~2cm,具细脉,下部短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长10~30cm,花黄赤色;花梗短,长2~3mm;苞片膜质,狭披针形或线状长椭圆形;花被管歪壶状,口部斜形,基部下侧稍膨大,先端5裂,裂片小,三角形;唇瓣高于花被管2/3,具3裂片,中央裂片较大,其基部在花被管内呈短柄状;#-666ff;蕊柱长5~6mm,先端具2个小的附属物;子房倒卵形,子房柄扭转。蒴果长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15mm,具短梗。种子多而细小,呈粉尘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666dd;布〗

生于海拔1200~1800m的林下阴湿、腐殖质较厚的地方。#-666dd;布于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现多#-666aa;工栽培。

〖采制〗

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药材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斑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化学成#-666dd;

本品主要含天麻素、天麻醚苷、天麻核苷、胡萝卜苷、巴利森苷A、腺苷等。

〖药理〗

镇静;抗惊厥;抗炎镇痛;增强机体免疫#-666ii;能;延缓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细胞。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666ii;能主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666hh;:煎汤,3~10g,或入丸、散,研末吞#-666hh;,每次1~1.5g。

【使用注意】

气血虚甚者慎#-666hh;

〖附方〗

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天麻9g,钩藤(后下)、川牛膝各12g,石决明(先煎)18g,山栀、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666nn;各9g。水煎服。(《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

治高血压:天麻5g,杜仲、野菊花各10g,川芎9g。水煎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天麻45g,附子(炮制,去皮、脐)30g,半夏(汤洗七遍)30g,荆芥穗15g,木香15g,桂枝(去粗皮)0.3g,川芎15g。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圣济总录》天麻丸)

治腰脚疼痛:天麻、细辛、半夏各60g。上用绢袋二个,各盛药90g,煮熟。交互熨痛处,汗出则愈。(《世传#-666nn;效名方》)

治风湿麻木瘫痪:天麻、扭子七各30g,羌活、#-666ll;活各5g。白酒(40度)500ml,浸泡7天。早晚适量服用。(《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天麻插图天麻插图

下一篇:天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