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中草药大全》 » 种类 » 根茎类 > 生地黄

生地黄

全拼: Shengdihuang

〖别名〗

鲜地黄,鲜生地,山菸根。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guoxue666-com;10~40cm。全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质,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茎直立,单一或基部#-666dd;生数枝。基生叶成丛,叶片倒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渐窄,下延成长叶柄,叶面多皱,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茎生叶较小。花茎直立,被毛,于茎上部呈总状花序;苞片叶状,发达或退化;花萼钟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长柔毛和白色长毛,具脉10条;花冠宽筒状,稍弯曲,外面暗紫色,里面杂以黄色,有明显紫纹,先端5浅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强,花药基部叉开;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变1室,花柱1,柱头膨大。蒴果卵形或长卵形,先端尖,有宿存花柱,外为宿存花萼所包。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666dd;布〗

主要为栽培,亦野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666dd;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药材性状〗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2~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分〗

本品含有梓醇、麦角甾苷、地黄苷、5-羟甲基糠醛、酪醇等。

〖药理〗

提高免疫#-666ii;能;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过敏、降血糖、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真菌等作用。

〖性味归经〗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666ii;能主治〗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666hh;:煎汤,10~30g;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烂敷;或取汁涂搽。

【使用注意】

胃虚食少、脾虚有湿者慎#-666hh;

〖附方〗

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666aa;阴素虚,不可用承气者:元参30g,麦冬(连心)24g,细生地黄24g。水八杯,煎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666hh;。(《温病条辨》增液汤)

治血热尿血:生地黄6g,黄芩(炒)15g,阿胶(炒)、侧柏叶(炒)各3g。上水煎,食前服。(《赤水玄珠》生地黄散)

治中风四肢拘挛:干生地黄、甘草(炙)、麻黄各30g,去节。上为口咀,用酒三升、水七升煎至四升,去渣,分作八服,不拘时,日进二服。(《证治准绳》地黄汤)

治鼻衄及膈上盛热:干生地黄、龙脑、薄荷等分为末,冷水调下。(《孙兆方》)

治妊娠漏胎下血:干姜(炮)30g,干生地黄(切,焙)180g。上二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张氏医通》干姜地黄散)

生地黄插图生地黄插图

下一篇:地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