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中草药大全》 » 种类 » 根茎类 > 香附

香附

全拼: Xiangfu

〖别名〗

雀头香,莎草根,雷公头,香附子。

〖来源〗

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L.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guoxue666-com;15~95cm。茎直立,三棱形;根状茎匍匐延长,部#-666dd;膨大呈纺锤形,有时数个相连。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闭#-666ff;包于茎上;叶片线形,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每个花序具3~10个小穗,线形;颖2列,紧密排列,卵形至长圆形,膜质,两侧紫红色有数脉。基部有叶片状的总苞2~4片,与花序等长或过之;每颖着生1花,雄蕊3;柱头3,丝状。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三棱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生境#-666dd;布〗

生于山坡草地、耕地、路旁水边潮湿处。#-666dd;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采制〗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药材性状〗

根茎纺锤形,或稍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并有明显而略隆起的环节6~10个,节上有众多未除尽的暗棕色毛须及须根痕;去净毛须的较光滑,有细密纵脊纹。质坚硬,蒸煮者断面角质样,棕黄色或棕红色;生晒者断面粉性,类白色,内皮层环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a-香附酮、β-蒎烯、丁香烯、桉叶素、香附子烯、香附醇、胡萝卜苷、β-谷固醇、大黄素甲醚等成分。

〖药理〗

具有镇痛、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可促进离体脂肪组织的分解;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氧化和细胞凋亡作用;具有雌激素样等 作用。

〖性味归经〗

辛、甘、微苦,平。归肝、三焦经。

#-666ii;能主治〗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治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666hh;: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慎#-666hh;

〖附方〗

治偏正头痛:川芎60g,香附(炒)120g。上为末。以茶调#-666hh;,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治吐血:香附(去毛)150g,甘草(锉,炙)30g。上二味,粗捣筛。每服6g,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香草汤)

治鼻衄:香附(为末),妇#-666aa;发(烧灰),研匀,汤调方寸匕服。(《卫生易简方》)

治尿血:香附、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全生指迷方》)

安胎:香附(炒去毛),为细末。浓煎紫苏汤调下3g。(《中藏经》铁罩散)

香附插图香附插图

下一篇: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