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
全拼: Zhebeimu
〖别名〗
土贝母,浙贝,象贝,大贝母。
〖来源〗
百#-666ff;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Miq.的干燥鳞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guoxue666-com;50~80cm。鳞茎扁球形,直径1.5~4cm,由2枚白色肥厚的鳞叶对#-666ff;组成。叶在茎最下面的对生或散生,渐向上常兼有散生、对生和轮生的;叶片近条形至披针形,长7~11cm,宽1~2.5cm,先端不卷曲或稍弯曲。花1~6朵,淡黄色,有时稍带淡紫色,顶端的花具3~4枚叶状苞片,其余具2枚苞片;苞片先端卷曲;花钟状,俯垂,花被片6,长椭圆形,长2~4cm,宽1~1.5cm,内外轮相似。内面具紫色方格斑纹,基部上方具蜜腺;雄蕊6,长约为花被片的2/5;花药近基着生,花丝无小乳突;柱头裂片长1.5~2mm。蒴果卵圆形,6 棱,长2~2.2cm,宽约2.5cm,棱上有宽6~8mm的翅。花期3~4月,果期5月。
〖生境#-666dd;布〗
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或竹林下。#-666dd;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和湖南。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采制〗
初夏植株枯萎时采挖,洗净。大小#-666dd;开,大者除去芯芽,习称“大贝”;小者不去芯芽,习称“珠贝”。
〖药材性状〗
①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直径1~2.5cm,高1~1.5cm。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666ff;,内有小鳞叶2~3枚及残茎。质结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②大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2cm,直径2~3.5cm。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化学成分〗
本品含浙贝甲素、浙贝乙素、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尼定碱、胆碱、浙贝丙素、鄂贝乙素等。
〖药理〗
具有镇咳、镇静、镇痛、降压作用;可扩张气管平滑肌,对加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可减慢心率;瞳孔扩张,抑制唾液分泌;可升高血糖等。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心经。
〖#-666ii;能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
内#-666hh;: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
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666hh;。不宜与川乌、草乌、制川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附方〗
①治感冒咳嗽: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9g,紫苏6g。水煎#-666hh;。(《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乳痈乳疖:炒白芷、乳香、没药(各制净)、浙贝母、归身,等分为末。每服15g,酒送。(《外科全生集》)
③治痈毒肿痛:浙贝母、连翘各9g,金银花18g,蒲公英24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溃疡性口腔炎:浙贝母4.5g,乌贼骨25.5g。将上药研细。每次6g,日服3次。(《山东医刊》1966,③:象蛸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