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中草药大全》 » 种类 » 根茎类 > 藜芦

藜芦

全拼: Lilu

〖别名〗

山葱,葱芦,旱葱,毒药草,七厘丹。

〖来源〗

#-666ff;科植物藜芦VeratrumnigrumL.的干燥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guoxue666-com;60~100cm。植株粗壮,基部的鞘枯死后残留为有网眼的黑色纤维网。叶互生;无叶柄或茎上部叶具短柄;叶片薄革质,椭圆形、宽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25cm,宽约10cm,先端锐尖或渐尖,两面短毛。圆锥花序30~50cm,侧生总状花序常具雄花,顶生总状花序常较侧生花序长2倍以上,几乎全部为两性花,总轴和枝轴密被白色绵状毛;花被片6。开展或略反折,长圆形,长5~8mm,宽约3mm,全缘,黑紫色;雄蕊6,花药肾形;子房卵形,3室,无毛,花柱3。蒴果卵圆形,具三钝棱,长1.5~2cm,宽1~1.3cm。种子扁平,具膜质翅。花、果期7~9月。

〖生境#-666dd;布〗

生于海拔1200~3000m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666dd;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采制〗

5~6月未抽花葶前采挖,除去叶,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

本品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4cm,直径0.5~1.5cm;表面棕黄色或土黄色,顶端残留叶基及黑色纤维,形如蓑衣,有的可见斜方形的网眼,下部着生10~30条细根。根细长略弯曲,长10~20cm,直径0.1~0.4cm,黄白色或黄褐色,具细密的横皱纹;体轻。质坚脆,断面类白色,中心有淡黄色细木心,与皮部#-666dd;离。气微,味苦、辛,有刺喉感,粉末有强烈的催吐性。

〖化学成分〗

本品含乙酰基原藜芦碱 A、原藜芦碱 A、计米定碱、双去乙酰基原藜芦碱A、藜芦嗪、藜芦酰棋盘花碱、藜芦米宁等成分。

〖药理〗

具有催吐、降血压、抗微生物及灭虫作用。有毒。

〖性味归经〗

辛、苦,寒,有毒。归肝、肺、胃经。

#-666ii;能主治〗

涌吐风痰,杀虫。主治中风痰壅,癫痫,疟疾,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

#-666hh;:入丸、散,0.3~0.6g。外用:适量,研末,油或水调涂。

【使用注意】

体虚气弱患者及孕妇#-666mm;#-666hh;。反细辛、芍药、#-666aa;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666hh;之吐不止,可饮葱汤解。

〖附方〗

治头痛不可忍:藜芦一茎,暴干,捣罗为散,入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

治头痛鼻塞脑闷:藜芦(研)15g,黄连(去须)0.9g。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吸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

治牙痛:纳黎芦末于牙孔中,勿咽汁。(《干金翼方》)

治疥癣:藜芦细捣为末,以生油调敷之。(《斗门方》)

治癣立有#-666nn;效:藜芦根15g,轻粉0.75g。上为细末,凉水调,搽癣上。(《普济方》)

藜芦插图藜芦插图

下一篇:薤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