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中草药大全》 » 种类 » 果实种子类 > 草豆蔻

草豆蔻

全拼: Caodoukou

〖别名〗

豆蔻,漏蔻,草果,草蔻。

〖来源〗

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

多年生丛生草本,株#guoxue666-com;1.5~3m。叶柄长1.5~2cm;叶片狭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0~65cm,宽6~9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有缘毛,两面无毛或仅在下面被极疏的粗毛;叶舌卵形,长5~8mm,外被粗毛。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20~30cm。花序轴密被粗毛,小花梗长约3mm,小苞片乳白色,阔椭圆形,长约3.5cm,先端钝圆,花萼钟状,白色,长1.5~2.5cm,先端有不规则3钝齿,一侧深裂,外被毛;花冠白色,花冠管长约8mm,裂片3,长圆形,上方裂片较大,先端2浅裂,边缘具缺刻,前部具红色或红黑色条纹,后部具淡紫红色斑点。蒴果近圆形,直径约3cm,外被粗毛,熟时黄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666dd;布〗

生于山地、疏林、沟谷、河边及林缘湿处。#-666dd;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采制〗

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药材性状〗

种子团类球形或椭圆形,具较明显的3钝棱及3浅沟,长1.5~3cm,直径l.5~3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中间有黄白色或淡棕色隔膜#-666dd;成3室,每室有种子22~90(~110)颗,不易散开。种子呈卵圆状多面体,长3~5mm,直径2.5~3mm,背面稍隆起,较厚一端有圆窝状种脐,#-666ff;点位于较扁端的中央微凹处,腹面有一纵沟,淡褐色种脊沿着纵沟自种脐直达#-666ff;点,沿#-666ff;点再向背面也有一纵沟,沟的末端不达种脐,质硬,断面乳白色。气芳香,味辛、辣。

〖化学成分〗

本品含山姜素、乔松素、桤木酮、草豆蔻素A、草豆蔻素B、桉油精、5,6-去氢卡瓦胡椒素等成分。

〖药理〗

升高胃蛋白酶活力。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

#-666ii;能主治〗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666hh;;煎汤,3~6g,宜后下;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666mm;#-666hh;,无寒湿者慎#-666hh;

〖附方〗

治小儿霍乱吐泻:草豆蔻、槟榔、甘草等分。上为末。姜煎3g,空心服。(《普济方》)

治心腹胀满,短气:草豆蔻30g,去皮为末。以木瓜、生姜汤下1.5g。(《千金要方》)

治大肠虚冷腹痛,不思饮食:草豆蔻45g,白术、高良姜各0.9g,陈橘皮、厚朴各0.3g。上为细末;每服6g,水一中盏煎至七分,空心食前和滓温服。(《鸡峰普济方》草豆蔻散)

治虚寒泄泻,腹痛无度:厚朴(姜制)60g,肉果(面煨)十枚,草豆蔻(煨)十枚。上为末,每服6g,水煎服。(《赤水玄珠》草果散)

草豆蔻插图草豆蔻插图

下一篇:荔枝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