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中草药大全》 » 种类 » 果实种子类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全拼: Nanwuweizi

〖别名〗

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

〖来源〗

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藤本。老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紫红色。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3cm,带红色;叶片倒卵形、宽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通常最宽处在叶的中部以上,长4~10cm,宽3~6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疏生波状细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脉4~6对,网脉较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橙黄色,直径1.2cm,单生或1~3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细,长2~4cm,花被5~8,排成2~3轮;雄蕊10~19,着生于倒卵形的花托上,花丝短,花药先端平截;雌蕊群近球形,心皮30~50。果序长3.5~10cm,小浆果球形,成熟后鲜红色。种子2,肾形,长约3mm,种皮在脊背上有少数瘤状点。花期4~6月,果期8~9月。

〖生境#-666dd;布〗

生于600~2400m的密林中或溪沟边。#-666dd;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药材性状〗

本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于种子上。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

〖化学成#-666dd;

本品含δ-榄香烯苷、α-檀香烯、脱氧五味子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丁、五味子酯戊、当归酰戈米辛P、巴豆酰戈米辛P等成分。

〖药理〗

抗胃溃疡;镇静;镇痛;抗炎;镇咳祛痰;抗菌。

〖性味归经〗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666ii;能主治〗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666hh;:煎汤,3~6g;研末,每次1~3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煎水洗。敛肺止咳,用量宜小;滋补、安#-666nn;、救脱等,用量宜稍大。

【使用注意】

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麻疹初发者均慎#-666hh;

〖附方〗

治痰嗽并喘:南五味子、白矾等分,为末。每#-666hh;9g,以生猪肺炙熟,蘸末细嚼,白汤下。(《普济方》)

治阳痿不起:南五味子、菟丝子、蛇床子等分。上三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三丸,日三。(《千金要方》)

治滑泄:陈米、肉豆蔻(面裹煨)、南五味子、赤石脂(研)各30g。上为末。每服6g,粟米汤饮调下,日进三服。(《世医得效方》豆蔻饮)

治肾泄:南五味子(拣)60g,吴茱萸(细粒绿色者)15g。上二味同炒香为度,细末。每服6g,陈米饮下。(《本事方》五味子散)

治睡中盗汗:南五味子30g,研末,以唾调作饼。敷脐上,以布扎定后睡,候天明取下,一二晚汗即止。(《医方一盘珠》)

南五味子插图南五味子插图

下一篇:南鹤虱